4月3日電(鍾新軍)據日本廣播協會網站3月30日報道,日本自衛隊在大分縣湯布院新成立了一支岸艦導彈部隊,番号爲第8地對艦導彈連隊,配備射程約200公裏的12式岸艦導彈。
這則消息看似平淡無奇,實則内藏多處玄機。
先看該部駐地位置。查詢可知,大分縣湯布院位于日本九州東北部内陸。
按照12式導彈現有射程,從此地發射,北、東、南3個方向僅能覆蓋九州和本州、四國之間狹窄水域。如果向西打,甚至飛不到遠一些的海面,這與“岸艦導彈應瀕海部署”的慣常方式大相徑庭。
事出反常必有妖。
有專家分析稱,近年來,日本不斷強化針對東亞大陸和西南海域的軍力部署,但其也怕遭對手反制,特别是擔心導彈陣地過于靠近西側沿海,屆時會被“一窩端”。
于是,日方開始分散部署,盡量把導彈部隊駐地向内陸或偏遠地區轉移。
據印度“防務新聞”網站報道,駐湯布院的第8地對艦導彈連隊,與沖繩、熊本、青森和北海道的多支岸艦導彈部隊,共同組成了遍布日本列島的“導彈網”。
從上述部署地點,也可看出日方用意,就是想避免“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以此提升隐蔽性和戰時生存幾率。
同時,日本還着重加強遠距快速反應投送能力。
專家指出,以号稱日本版海軍陸戰隊的“水陸機動團”(又稱“兩栖快速部署旅”)爲例,半數兵力駐紮北海道,任務卻是在西南海域遂行所謂“奪島作戰”。
别看駐地和預設戰區相距一兩千公裏,但通過空運,4小時内就能快速機動到西南島嶼,導彈部隊也是同樣道理。
至于射程“夠不着”怎麽辦,這就要說到自衛隊即将換裝的遠程導彈了。
日本防衛省表示,從2026年起,各導彈連隊将逐步換裝射程1000公裏的增程型12式岸艦導彈。
韓國“全球視野”網站稱,增程型12式打着“反艦”的旗号,實則是一款可用于對陸攻擊的遠程巡航導彈。
而根據部署地點不同,其火力能覆蓋鄰國大片沿海縱深區域甚至全境,早已超出“專守防衛”的合理範疇。
專家表示,随着日本新型導彈的射程越來越遠,其部署在哪裏将變得不那麽重要。
據比利時“陸軍知識”網站介紹,除了增程型12式,日方還在加快研制和引進至少6種新型精确制導彈藥,包括射程2000至3000公裏的高超音速武器。
對此,日方相關人士曾公開撰文,稱今後可通過快速機動變換導彈部署地點,施展疑兵之計迷惑對手。
那麽,日本磨刀霍霍、咄咄逼人的“強軍壯武”言行背後,又是誰在作祟并爲之撐腰打氣呢?增程型12式導彈的一個技術細節,透露了答案。
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的報告稱,這款導彈采用了慣性制導、地形匹配和雷達制導等先進技術。
而其長途奔襲“不迷航”的關鍵,就在于裝有數據鏈和GPS,可借助美國的衛星導航與共享情報,随時校正飛行姿态并獲取信息,實現精準打擊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正加快打造自己的太空偵察與衛星導航體系。粗略統計,2024年該國就至少發射3顆軍用衛星,擔負通信、偵察等任務。
印度《亞洲軍事評論》稱,2025财年,日方還計劃與美國加強合作,建設低軌道衛星群,進一步增強目标探測與跟蹤能力。
另據美聯社報道,近日出訪亞太的美防長赫格塞思,也表示在批準售日“戰斧”導彈的基礎上,加快與日方聯合生産中程空對空導彈和SM-6防空導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