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網 中國新聞 科學認識 積極防護 系統治理――春季花粉過敏面面觀
公益廣告

科學認識 積極防護 系統治理――春季花粉過敏面面觀

  過敏,已成爲一個越來越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問題。世界過敏組織數據顯示,全球約30%人口受過敏性疾病困擾,中國則有2.5億過敏性鼻炎患者。

  氣溫回暖,春意湧動,正是踏青的好時節。但北京居民王先生卻無心賞花――因爲嚴重過敏,他一連幾天淚眼紅腫、噴嚏不斷,哪怕戴上口罩和護目鏡也沒有得到明顯緩解。

  近年來,幾乎每年春天,“過敏”都成爲繞不開的話題。而今年,熱度變得更高。人們發現,身邊像王先生這樣的“過敏星人”變得更多、過敏程度更重。特别是在春季的北方地區,過敏患者的診療需求大增,易感人群比往年範圍更大,過敏性疾病來勢更早、更加猛烈。

  随着柏樹花粉“冒黃煙”視頻登上熱搜,如潮的評論凸顯了人們的困惑和擔憂。爲降低花粉濃度,多地園林部門采取積極措施,如修剪花枝、灑水噴淋、地面濕化等。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對重點公園林區柏樹每日“三洗”,以杜絕花粉“成煙”。

  花粉過敏,引發出人與自然如何和諧共生的深刻思考。

  過敏成爲熱門話題、就診人數不斷增加,調查統計需加強跟上

  很多人發出疑問,過敏的發病率和烈度變嚴重了嗎?

  在北京協和醫院,近年來春秋季花粉過敏門診患者數量有明顯上升趨勢。目前,每天變态(過敏)反應科的就診量都在400人以上。北京氣象局監測站信息顯示,近日豐台區、房山區、朝陽區等區域,花粉濃度均在401粒/千平方毫米以上,濃度屬于“高”或“很高”。

  今年北京的春季花粉高峰期較去年提前了4至7天。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沙海江在近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解釋說,這是因爲去年北京冬季較爲幹燥,今年春季氣溫又迅速回升,加之風力作用,使得花粉飄散從3月初開始就比較集中。

  北京兒童醫院一個兒童過敏性疾病研究團隊,通過對2014年到2021年的門診電子病曆數據分析發現,兒童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就診病例數量呈逐年快速上升趨勢,已占全部過敏性疾病門診就診疾病譜的45.4%、11.1%。

  “不同年齡兒童的過敏原緻敏模式存在顯著年齡差異。”該研究團隊通訊作者、北京兒童醫院過敏反應科主任向莉說,花粉一般是3歲到18歲孩子最常見的緻敏過敏原,0到3歲的嬰幼兒除了常見食物緻敏原外,最常見的吸入型緻敏過敏原依次是黴菌、塵螨以及寵物皮屑,但花粉過敏已有向嬰幼兒低齡化發展的趨勢。

  《中國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22年修訂版)》顯示,從2005年至2011年,國内成人過敏性鼻炎患病率從11.1%上升至17.6%。《兒童過敏性疾病診斷及治療專家共識》指出,國内1至7歲兒童特應性皮炎患病率增長迅速,由2002年的3.07%提高到2015年的12.94%。

  放眼全球,世界衛生組織早已把過敏性疾病列爲21世紀重點研究和防治的疾病之一。有研究預測,到2050年,全球可能有約40億人患過敏性疾病。

  專家表示,變态(過敏)反應科就診量的急驟增加,也可能與公衆過敏識别能力和健康素養的提升、我國過敏專科醫療資源快速發展、個别地區氣候或林草等地域特殊因素有關,導緻大型醫療中心的過敏性疾病就診例次數據增長。

  但要真正摸清過敏人群的“畫像”,關鍵是要把流行病學的調查統計及時跟上來,更加系統地監測我國過敏人群、表現症狀等動态變化。

  “應加快建立一個研究方法一緻、動态監測的全國性過敏疾病監測網。”向莉說。

  目前,全球發達國家的各類過敏病人大概占全社會人口的40%到50%。江蘇省人民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程雷預計,随着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我國過敏性疾病的患病率或許很快會和歐美及日本持平。

  緻敏原因是多方面的,需增強應對措施的針對性

  日益增長的花粉過敏背後,最直接的原因,或許是花粉量的增加。

  北京市民張大爺記憶中,20世紀80年代的春天是“楊絮迷眼”,而今他的孫子面對的卻是“花粉圍城”。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醫師王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華僑網無關聯。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訴内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實性,以及時效性本網部作任何承諾,請讀者自行核實相關内容。如發現稿件侵權,或作者無意願在華僑網發布文章,請版權擁有者通知華僑網處理。
下一篇

已經沒有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