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網 中國新聞 高血壓開始找上年輕人 做好這幾點及時預防血壓升高
公益廣告

高血壓開始找上年輕人 做好這幾點及時預防血壓升高

  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險因素,與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随着社會經濟發展與居民生活方式變遷,我國高血壓發病年齡呈現年輕化趨勢。

  中青年高血壓 

  尚未得到足夠重視 

  長期以來,公衆對中青年高血壓的關注明顯不足。由于中青年高血壓多呈“隐匿性”,早期常無明顯症狀,加之患者發病初期往往對高血壓危害認識不足、對用藥有顧慮,導緻中青年高血壓人群知曉、治療、控制率低下的問題尤爲突出。2018年中國慢性病及危險因素監測顯示,我國中青年高血壓人群,七成以上患者不知曉自身的高血壓狀況,控制率更是不足10%。

  與老年患者相比,中青年患者的高血壓持續時間短,靶器官損害較少,短期(5~10年)心血管風險相對較低,但由于其預期壽命更長,長期(>10年)及終生風險更高。早發現、早幹預、規範管理,才能降低未來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守護健康人生。

  中青年高血壓的 

  表現特征 

  1症狀不典型:大多數中青年高血壓患者發病初期無明顯症狀,部分因頭暈、頭痛、耳鳴、乏力就診時被發現。

  2輕度高血壓居多,以舒張壓升高爲主,收縮壓正常或僅輕度升高。

  3合并超重/肥胖及代謝異常比例高: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相關,包括超重/肥胖、血脂異常、糖代謝紊亂、高尿酸血症等。

  4血壓監測不足:因工作繁忙、社交應酬等原因,中青年患者家庭血壓自測的比例偏低。

  5治療依從性差:由于工作和生活壓力大、擔心降壓藥物副作用等,部分中青年患者常自行減藥、停藥,導緻血壓控制較差,甚至不及老年高血壓患者。

  中青年高血壓 

  可以優先采取生活方式幹預 

  生活方式幹預對中青年高血壓患者至關重要。在中青年階段及早幹預并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有助于控制血壓,遏制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

  以運動爲例,相比老年人群,中青年人群能耐受較長時間和較高強度的鍛煉,從而更好地控制體重、提升心肺功能,促進心理健康,有效降低心血管病風險。

  中青年高血壓患者如血壓僅輕度升高(

  1限制鈉鹽:培養清淡飲食習慣,建議控制每人每日食鹽量小于5g(約一啤酒瓶蓋的量)。 

  比如:在家烹饪時推薦使用定量鹽勺,每餐按量放入菜肴;選用新鮮食材,利用天然調料(如辣椒、大蒜、醋、胡椒等)增添味道,以減少對鹹味的依賴;合理運用烹調方法,例如烹制菜肴可以等到快出鍋時或關火後再加鹽,實現保持同樣鹹度的情況下,減少食鹽用量;注意隐性鹽問題,減少使用雞精、味精、醬油等含鈉量較高調味料;避免或減少食用火腿、熏肉、泡面、各類炒貨和腌制品等含鈉量較高的加工食品。

  2控制體重:建議将體質量指數(BMI)控制在18.5~23.9kg/m?之間;腰圍男性小于90cm、女性小于85cm。

  3調整飲食結構,控制總能量攝入,堅持以植物性食物爲主、動物性食物适量的膳食模式,保證每日蔬菜攝入不少于500g,水果攝入200g~350g,減少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攝入,提高不飽和脂肪酸攝入比例,盡量避免反式脂肪酸攝入。

  4戒煙限酒:戒煙并遠離二手煙,盡量不飲酒,若飲酒則每天控制酒精攝入量不超過15克。

  5堅持體育鍛煉:有氧運動爲主,抗阻運動爲輔,也可以進行配合進行冥想與呼吸訓練、柔韌性與拉伸訓練等;建議每周進行5~7次、累計150~300分鍾的步行、慢跑、騎車、遊泳等中高強度有氧運動,降壓效果最好;無運動習慣者,應适度量力、循序漸進增加運動時間。

  6減輕精神壓力:保證規律作息,避免熬夜;通過瑜伽、冥想、太極拳或其他減壓練習,保持心理平衡;必要時尋求專業心理咨詢。(來源:中國疾控中心)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華僑網無關聯。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訴内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實性,以及時效性本網部作任何承諾,請讀者自行核實相關内容。如發現稿件侵權,或作者無意願在華僑網發布文章,請版權擁有者通知華僑網處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