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中國團隊利用DeepSeek緊急開發翻譯系統,幫助救援人員溝通。\網絡圖片;右圖:救援人員在緬甸曼德勒廢墟下進行搜救。\法新社
當地時間3月28日,緬甸發生7.9級強震,迄今逾3300人遇難,多國馳援。人工智能(AI)技術在救災現場的投用,為拯救生命贏得了時間。中國模型DeepSeek首次在地震國際救援派上用場,針對地震特定救援場景,提供較為精準的翻譯。在AI技術加持下,遙感衛星用於評估地震災區狀況,有助於更精準定位最迫切需要救援的區域。半機械昆蟲也首次亮相搜救任務,未來助力人類救災備受期待。
7小時內攻克語言難關 DeepSeek助力國際救援
在本次緬甸強震中,中國人工智能模型深度求索(DeepSeek)發揮開源優勢,幫救援人員打破語言藩籬,是中國開源AI模型首次用於地震國際救援。中國駐緬甸使館透露,中國救援隊前方在使用基於DeepSeek緊急開發的中緬英互譯系統。
當地時間3月29日下午,中國救援隊在地震發生翌日抵達緬甸,前往受災地區。當天晚上,基於DeepSeek系統開發的中緬互譯網站上線,並提供給中國救援隊。據了解,該系統是國家應急語言服務團秘書處和北京語言大學迅速組建的語言服務支持團隊,在7小時內利用DeepSeek開發完成。至今緬甸已有700餘人持續使用該平台。
該系統開發者、北京語言大學英語和高級翻譯學院副院長韓林濤介紹稱,在開發過程中,先用DeepSeek生成了50句關於地震救災的應急用語,再把它以中文、緬甸語以及發音同時呈現在一個頁面裏,經多名緬甸語留學生測試體驗後,中緬互譯網站上線並提供給中國救援隊。
該平台自推出以來,一直根據使用者反饋不斷更新,並結合了語音翻譯和地圖資訊等功能,以進一步支持救災工作。韓林濤表示,儘管市面上有多種漢緬翻譯工具,但沒有一種是針對救援行動優化的。借助DeepSeek模型,幫助他們快速開發出量身定製的解決方案。韓林濤還透露,在緬甸救援結束後,會把這個平台開源,幫助更多救援團隊在本地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