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芳菲四月天,清明假期是市民「管住嘴、邁開腿」,出門踏青賞春光的好時節。在廣州,大地逐漸回暖、百花競相綻放;花城citywalk,紅牆黛瓦映襯着木棉,數之不盡的牡丹、海棠爭奇鬥艷,更有連成一片蔚為壯觀的三角梅「花瀑布」,在天橋上、屋簷下迎風飄盪……
在廣州城中,於街頭巷尾偶遇各種花海,成了每年春日的「廣東限定」。廣州的花之浪漫不在景區,而在人們每日出行的馬路上、天橋上,無論是市民還是遊客,都能以更鬆弛的方式觸摸春天。

踏青,即春日郊遊,也稱「踏春」。中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清明小長假4日正式拉開序幕,人們紛紛走出家門,賞花、民俗體驗等玩法的熱度居於高位。數據顯示,廣州位列這個清明假期內地周邊遊目的地TOP5。在社交平台上,各種廣州賞花帖子刷屏,當中有不少是專門為方便港人北上賞花而製作的攻略,不僅詳細標明花期、交通往返、門票等信息,還特意推薦了最佳打卡點和打卡時間。
「天橋賞花」 與「小蠻腰」相映成趣
「天橋賞花」是廣州的特色,當中熱度最高的一座天橋,正是可以與遠處的廣州地標「小蠻腰」同框的赤崗路口──橙色的花海在藍天白雲下顯得有點「小清新」,過街的市民遊客步履悠閒,時而駐足賞花,時而拍照留影,與車水馬龍的交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裏盛開的是三角梅。盛唐時期詩人張若虛曾盛讚三角梅「含蕊紅三葉,臨風艷一城。」其實,三角梅並非「梅花」,而是紫茉莉科植物,原產中、南美洲,因生性強健,漂洋過海後在很多地方開枝散葉、大放異彩,深受人們喜歡。
更常見的三角梅為水紅色。五羊村人行天橋上的水紅三角梅迎來盛放期,艷麗的顏色仿似是在半空劃下一道道優美的弧線。在老城區越秀和天河,多個小區的圍牆上、屋簷下都「飄」出了花團錦簇的三角梅「瀑布」,也是市民歸家路上既能遮陰又能觀賞的一道「花牆」,步步皆景,賞心悅目。
春日的廣州,更多人追逐的是盛放的紅棉。「南國英雄樹,廣州第一花」,在百花齊放的廣州,木棉以其獨特的風姿,被選為市花。每年三四月份,木棉盛放,藍天下火紅的花朵宛如烈火般熾熱,又似朝霞般絢麗,詮釋着英雄城市的精神,呈現出令人震撼的壯美景象。

「英雄樹」+紀念堂 自然人文交織
農講所是廣州最熱門的木棉賞花點之一。這裏紅牆黃瓦、殿簷鬥拱,火紅的木棉花被映襯得格外妖嬈。盛放時,枝頭紅棉如火炬般探出紅牆;凋謝後,落英鋪滿瓦頂與青石闆,歷史的厚重感與春日的生機勃勃,交織成一幅廣州獨有的城市畫卷。
另一個值得一遊的木棉觀賞點則是廣州人民和海外華僑為紀念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而籌資興建的中山紀念堂。東北角,一株「木棉王」樹齡已高達350多年,它見證了廣州城市的歷史變遷以及中山紀念堂從建設到建成、保護和利用的全過程。如今,這棵老木棉高約27米、胸圍約6米、平均冠幅約33米,被譽為「中國最美木棉」。
中山紀念堂不僅有火紅的木棉,也有橙色和不太常見的黃木棉點綴其間,為古樸莊嚴的建築增添靈動生機。高大挺拔的木棉樹與莊重巍峨的中山紀念堂碰撞出獨特的美感,繪就一幅廣州「春日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