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種植戶在草莓溫室進行人工除草。
早春時節的北大荒,依然有白雪覆蓋,但溫室大棚內卻是綠意盎然、果蔬飄香。近日,北大荒集團寧安農場鄉村振興產業園的果蔬基地裏,工人們正忙着採摘果蔬、嫁接菜苗、吊蔓移栽或修剪果枝,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這是北大荒集團牡丹江分公司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高效設施農業的一個生動場景。
素有「國墾第一場」美譽的寧安農場,耕地面積不足8萬畝,為打破資源瓶頸束縛,該農場藉著毗鄰牡丹江市的地緣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建設萬畝馬鈴薯、珠蔥、甜玉米基地和以設施農業為核心的鄉村振興產業園,有效提升資源效益。特別是近年來,農場持續探索「智慧管理+立體栽培」設施農業新模式,從吊蔓香瓜到覆膜西紅柿,從反季採摘草莓到溫室培育山野菜,已形成「常年有綠色、四季果蔬香」的產業格局。
「寒地黑土冬季漫長,溫室卻能給作物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你看我們培育的西紅柿苗長得多壯實。」正在日光溫室內帶領工人為西紅柿苗鋪膜、吊蔓的王波介紹,通過「黑色地膜+透明拱棚」雙層覆蓋技術形成保溫繫統,能夠有效抑制雜草生長、保持土壤濕度,提升根繫層溫度,吊蔓能讓枝葉均勻受光,減少葉片病害,還便於後期疏花疏果,結出的果子品相更好。
今年43歲的王波,已從事棚室果蔬栽培3年,勤勞的汗水帶來豐厚的回報。春節前後,她和丈夫通過林下轉溫室培育刺老芽、猴腿、婆婆丁等8棟大棚山野菜,收穫6000餘斤,單價超過50元依然供不應求。今年,她共種植4棟大棚西紅柿,5月中旬頭茬果就能上市,整個夏天都能採摘,預計總產出超過9000公斤。
種植戶李貴傑也帶領工人們將3000餘株香瓜幼苗移栽至6棟溫室大棚中,採用「天膜+地膜」雙層防護的吊蔓香瓜,將於6月初搶先上市。2024年,他家採用吊蔓密植技術種植的香瓜,以每斤5元的單價熱銷哈爾濱、延吉等地商超,實現產銷兩旺。今年,他應用「智慧管理+吊蔓栽培」模式,實時調控溫光水氣等環境參數,科學預判積溫提前移栽,為香瓜生長打造精準可控的微環境,預計較去年可提早20天成熟,價格將會更高。
「我們依託鄉村振興產業園,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智慧農業,積極引導種植戶發展棚室果蔬產業,培育壯大產業規模,完善種產加銷鏈條和『黨員經紀人』服務體繫,有效增強經營能力。」寧安農場總經理王旭介紹。今年,這個農場鄉村振興產業園種植茄子、彩椒、西紅柿等特色果蔬280棟,預計可出產新鮮果蔬1000餘噸,不僅能熱銷周邊城市,還將出口到俄羅斯。此外,農場通過智能育苗工廠,培育香瓜、聖女果、西紅柿等30多個品種的蔬菜苗超500萬株,將輻射帶動周邊種植1.5萬畝,當前已銷售菜苗300餘萬株。通過統一種苗繁育、栽培措施、技術服務和品牌銷售,引領區域棚室果蔬產業邁開高質量發展步伐。
和寧安農場一樣有着地緣優勢的慶豐農場,則依託位居虎林、虎頭和珍寶島沿線的優勢,在農場第五管理區規劃建設以果蔬採摘、鴕鳥養殖、農業科技課堂和墾地黨建共建為特色的鄉村振興產業園,打造農文旅融合的樣闆,已成功晉級國家AAA景區。
走進慶豐果蔬基地育苗大棚,嫩綠的瓜苗、果苗在育苗盤中排列整齊,滿眼盈綠,嬌嫩欲滴。
採摘園負責人趙相力正在仔細察看果蔬苗的生長狀況,確保各類瓜果秧苗在濕潤環境中茁壯成長。據介紹,為滿足遊客和客戶多樣化需求,他們共培育不同品種的黃瓜、西紅柿、西瓜、香瓜、哈密瓜等果蔬苗2.5萬株,移栽到20棟溫室大棚,預計4月中旬首批草莓、黃瓜就可新鮮上市,其他果蔬也將陸續上市,豐富當地居民的「菜籃子」「果盤子」。
「我家有20多棟大棚,種植黃桃、柿子、黃瓜、香瓜、哈密瓜等,還特意選種了早熟、果大、甜度高的『99咖啡』草莓,遊客的選擇更多,體驗感也會更好。」基地果蔬大棚種植戶王翠萍介紹,隨着文旅產業興起,果蔬採摘產業迎來熱潮,預計每棟棚收益能達到2萬馀元。
有需求,就有市場;有供應,就有消費。八五〇農場着眼於滿足區域果蔬市場需求和拓展職工勞動崗位,引導職工發展果蔬產業,現已形成初具規模的綠色經濟園區,從業人員達20餘人,擁有棚室50個,年產新鮮果蔬上百噸。
思路一轉天地寬,經營增效重實踐。牡丹江分公司將以發展「訂單+定製」農業為契機,積極引導廣大職工種植戶進一步增強市場意識,充分利用育秧棚、林草水等資源,探索發展特色化、智能化、高效化農業,讓資源活力充分釋放,蹚出職工增收、企業增效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