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網 兩岸三地 零基預算改革 政府花錢精打細算
公益廣告

零基預算改革 政府花錢精打細算

  圖:零基預算能夠確保錢流向民生實際處。圖為安徽省合肥市安置房小區內,居民喬遷新居。/新華社

  繼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零基預算改革」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明確「開展中央部門零基預算改革試點,支持地方深化零基預算改革,在支出標準、績效評價等關鍵制度上積極創新」。

  新一輪財稅改革「尖兵」——零基預算改革正加速推進。多位專家向大公報指出,深化零基預算改革意味着各級各部門必須全面規範各類項目支出編製,加強財政資源和預算統籌,真正把「過緊日子」的要求落到實處。分析認為,可盤活1.4萬億至2.9萬億元的財政資金。通過「精打細算」,財政資金將更好地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惠及民眾。

  從「零」開始 管好政府「錢袋子」

  管好政府「錢袋子」、分配好寶貴的財政資金,事關國家治理和百姓民生。傳統上的預算編製方法主要是基數預算、增量預算,也就是以上一年預算為基數進行調整,而且往往隻增不減。用這種方法編製預算,容易形成路徑依賴,一些領域支出固化僵化,低效、無效的項目經常持續存在甚至新增,造成財政資金效益低下、支出壓力增大。

  零基預算則是一切從「零」開始,也就是在編製預算時,不考慮往年的預算項目和收支水平,而從實際需要、財力狀況出發,逐項審核各項支出的內容和數額。

  安徽的零基預算改革走在全國前列。從編製2023年預算開始,在全省範圍內全面清理無效的財政資金,當年僅省級就「擠」出了80多億元(人民幣,下同)。以肥西縣為例,零基預算改革讓當地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如虎添翼。

  「錢隨事走」,資金隨着項目走,項目隨着政策走。肥西縣集中支持光伏新能源汽車、高端智能製造和生物醫藥大健康三大戰新產業,打破支出固化格局、對產業專項資金進行改革整合,把錢花在刀刃上。

  2022年肥西發起設立總額100億元的政府投資母基金,2023、2024年財政預算安排政府母基金近10億元,改過去直補為股權投資,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為企業引入資金「活水」。現如今,通過零基預算改革,在百億母基金的加持下,肥西縣已設立產業基金22支,形成總規模超203億元的基金叢林。

  專家:將財力用於保障緊要處

  《清華金融評論》編委、全國工商聯執委、哈佛大學訪問學者胡定核表示,過去幾十年,由於中國經濟蓬勃發展,財政收入稅收甚至高於GDP的增長,財政支出大幅增長。然而,當前經濟下行,財政壓力增大,是零基預算改革加快推進的重要原因。他指出,零基預算是根據實際需求和目標重新評估每一項支出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其目的是打破基數觀念和支出結構固化僵化格局,將更多財力用於保障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和重點民生。

  遼寧大學地方財政研究院院長王振宇亦表示,長期以來,政府在財政資源配置中普遍採用「基數+增長」的模式,其優勢在於不觸及既得利益,簡單易行、便於操作,但長期依賴這種機制可能導緻「基數」效應的固化,甚至形成制度陷阱,不利於財政資源的優化配置。他認為,在當下各級財政緊平衡、弱平衡時期,重提零基預算,並使其從概念走向實踐十分必要。

  中央財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曹堂哲認為,零基預算改革具有強烈的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主要目的是通過解決當前財政工作面臨的一些突出問題,將財政資金精準投向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點和緊要處,從而提高財政科學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務於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

  中誠信國際研究院執行院長袁海霞表示,根據去年底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中國已在財政部等16個中央部門率先開展零基預算改革試點。在政府工作報告的指導下,試點範圍有望進一步擴大。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華僑網無關聯。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訴内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實性,以及時效性本網部作任何承諾,請讀者自行核實相關内容。如發現稿件侵權,或作者無意願在華僑網發布文章,請版權擁有者通知華僑網處理。

賴清德「舉白旗」 要全體民眾「埋單」

下一篇
零基預算改革 政府花錢精打細算

已經沒有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