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圓夢前行:香港藝術二三事」展覽空間由本地建築設計團隊蕭健偉與陳樹仁,夥拍平面設計師唐承剛設計。
展覽「圓夢前行:香港藝術二三事」現正於香港藝術館五樓新視閣展出,以一段跨越六十年的香港藝術歷程為核心,與觀眾一起回顧多位香港藝術家的追夢足跡。香港藝術館館長(學習及國際項目)區碧鴻表示,希望借藝術館成立六十多年來的契機,回顧香港藝術發展歷程,展覽以「尋夢者」比喻藝術家,呈現他們在藝術道路上的探索、實驗、傳承與創新。
今次展覽空間由本地建築設計團隊蕭健偉與陳樹仁,夥拍平面設計師唐承剛設計。區碧鴻介紹,展覽呈現四位香港藝術家的館藏作品,包括陳餘生(1925至2020年)、夏碧泉(1925至2009年)、唐景森(1940至2008年)和李慧嫻,並講述其如何堅持夢想,觀眾可以透過投影及互動方式發掘過去的經典瞬間和藝術家的軼事,認識香港藝壇發展和演變。
現場展出的陳餘生數碼藝術作品《彩龍》展示藝術家在數碼藝術領域的無窮創意。陳餘生四十二歲才開始習畫,早年多以塑膠彩進行創作,迅速建立起鮮明而獨特的個人風格;2001年,他身體出現狀況,使他無法長時間站立,但他並未因此放棄,反而轉向使用微軟小畫家創作,《彩龍》便是他在千禧年後的代表作品之一。
展品還包括夏碧泉將竹、廢棄鐵器、舊工具等重新組合成雕塑《無兵司令》,展示化腐朽為神奇的藝術實踐;唐景森的第一件木雕作品《球》;李慧嫻將敬天禮儀與陶藝結合的作品《儀式》等。
區碧鴻認為,他們各自在雕塑、繪畫和陶瓷等媒介中創造出非凡成就,反映了香港藝術的多樣性。此外展覽還選取十多個對藝術家有特殊意義的年份,以地鐵設計和二維碼互動的形式,引領觀眾探索經典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