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衆印象裏,香蕉是産自我國南方的水果,在北方因氣候、土壤等諸多原因很難栽培成活,更别說是位于煤礦矸石山上。然而,當走進黃陵礦業雙龍煤業的熱帶雨林科普區裏,十幾棵香蕉樹長勢正旺,一串串飽滿即将要成熟的果實挂在樹上,切實讓每一位到來者眼前一亮,無不爲香蕉的跨界逆襲成功拍手稱奇。
“這裏一共有3個品種,18棵香蕉樹,經過兩年左右的生長,終于在今年首次結出了香蕉。”在該礦經過改造後的二号矸石山熱帶雨林科普區内,正在工作的職工高培軍介紹道。
“不可以”變成“可以”, 是該礦對矸石山改造規劃中一個大膽而又自信的行動,專業人員首先通過查閱資料和實地考察等,深入了解了香蕉、檸檬、海棗等熱帶植物的生長習性和對土壤、氣溫、濕度等要求,在二号矸石山上專門規劃出一座占地面積約180平的區域,并嚴格按照要求配套了智能化控溫、控濕和自動噴淋等設施,外部采用固定透明玻璃爲主體材料,配以自動遮陽簾、通風窗等,模拟出适合香蕉、檸檬、椰子等适應熱帶植物的高溫、高熱、高濕氣候環境和理想的生長空間,爲各類熱帶水果植物的後續生長奠定了紮實基礎。
“一開始确實有些不踏實,但經過後續的認真管理,沒想到不僅各類果樹長勢健康,還真的結出了果實,估計第一次大約能夠産香蕉500多斤。”看着眼前香蕉樹上的累累果實,負責當時熱帶雨林科普區的該礦地測部職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