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網 加國新聞 高端戒毒中心面臨集體指控—虐待、性侵
公益廣告

高端戒毒中心面臨集體指控—虐待、性侵

本想踏上一段康復之旅,重拾健康與希望,卻在一家“高端私人戒毒中心”經歷了噩夢般的遭遇——不僅花光積蓄,換來的卻是藥物濫用、羞辱與心理創傷。

如今,三名前病人站出來,將Muskoka Recovery戒毒中心及其所有人告上法庭,控訴他們在毫無監管的環境下,對身處脆弱狀態的求助者進行誤導、剝削與虐待。

據本地英文媒體多倫多星報報道:近日,一宗涉及4000萬元的聯合訴訟日前提交至安省高等法院。

三名前病人聯合控告位於安省度假區的Muskoka Recovery私人戒毒中心及其所有人,指控該機構在無監管情況下對脆弱病人實施誤導、剝削與虐待,緻使部分人身心受創,甚至發生死亡事件。

根據起訴書,被告包括機構所有人Ewa Ricci、Ralph Canonaco及臨床主管Damien。訴訟內容稱,該機構“有計劃地誤導並剝削那些尋求康復治療的病人”,包括給藥不當、心理虐待,甚至有員工對有自殺傾向的病人說出,“隻有軟弱的人才會自殺”這種傷人的話。

《星報》早在2024年便對Muskoka Recovery展開調查,發現該機構雖然對外宣稱提供“全天候醫療照護、專業治療師與可負擔的奢華環境”,實則沒有合格醫護人員進駐,也未提供承諾的服務內容。

Muskoka Recovery – Addiction Rehab Centers

據該媒體調查,這家機構目前未受任何政府監管,且未獲得相關認證。

訴訟亦指出,該中心僱傭無執照人員,包括冒充執業護士的Christine Iskandar,她曾被專業監管機構警告,但仍在Muskoka負責發藥,且屢次提供錯誤藥劑。對此,Iskandar對此未作回應。

三名原告中,Kimberly Smith為一位育有三子的母親,她曾為治療抑鬱症與自殺傾向入住Muskoka戒毒中心64天,花費高達6.4萬加元。她表示從未受到專業治療師照護,反而遭遇錯誤用藥、辱罵及性騷擾等精神創傷。

“我原以為這是我重新開始的機會,結果卻是災難”,她說。

她認為政府應介入監管類似機構,“私人康復中心必須獲得認證,並定期接受審查,不能讓追逐利潤成為優先。”

第二位原告為Matt Collins,36歲,渥太華居民,自幼患有心理障礙。他的父母貸款支付4.89萬元入院費,但訴訟指出他在兩個月療程中未接受任何承諾的治療,包括缺乏一對一心理輔導,也無醫療團隊照護。他稱自己被辱罵並因自殺念頭遭貶低。

第三位原告是一名拒絕公布姓名的58歲母親,其女兒曾在Muskoka接受治療。她稱女兒在院期間“接觸到了原本試圖戒除的毒品”,也未接受有效治療。

星報報道說,除了上述曾遭受身心傷害的三名原告之外,一名病人還曾在該機構死亡。

之前,有一位年僅44歲的母親Dawn在入院兩周後死亡,引發社會關注。其丈夫Fred呼籲安省政府對其死亡展開正式調查,因為“這是公眾利益問題。”

Fred表示,Dawn患有罕見病,長期依賴阿片類藥物緩解劇痛。他們夫妻因相信該機構“有駐診醫生”而預付3.8萬元治療費用,但實際情況是Dawn未被持續監控,而拿到的癲癇藥劑量僅為常規一半。

起訴書還指出,機構臨床主管Damien曾在另一家戒毒所與病人發生不當關係,並因此被監管機構認定違反職業操守。

《星報》發現,他曾在病人戒斷期與前病人(後被雇為員工)在熱水浴池開派對,嚴重違反醫療監控規定。

三名前病人希望法院批準將本案作為集體訴訟,使更多受害者有機會加入。

代表原告的律師為Rochon Genova律所的Joel Rochon與Golnaz Nayerahmadi。他們表示,Muskoka Recovery“以奢華醫療形象欺騙公眾”,實際卻“連基本專業照護都無法提供”。

至於被告方面,則尚未提交辯護聲明,其律師Domenic Saverino回應稱,“我的當事人將堅定回應訴訟,僅在法庭上陳述立場。”

目前,法院尚未確定聽證會日期。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華僑網無關聯。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訴内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實性,以及時效性本網部作任何承諾,請讀者自行核實相關内容。如發現稿件侵權,或作者無意願在華僑網發布文章,請版權擁有者通知華僑網處理。

保守黨集會場場爆棚!支持者不信民調,更相信人群!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