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件大行李,成了亞裔小夥John夢的全部“遺産”。
這位在多倫多醫院的注冊護士——正在收拾行李準備離開加拿大。他住的公寓裏幾乎空無一物,電視已經賣掉,餐桌、椅子也等着買家來取。

他在加拿大醫療系統中工作了近兩年,如今卻不得不黯然離開。
John于2021年來到加拿大,作爲國際攻讀護理專業。2023年,他順利取得安省注冊護士執照,在人手緊缺的醫療系統中默默付出。他說,自己親眼見過病人等待6到8小時後病情惡化才被收治的情況。

“我選擇加拿大,是因爲我相信這裏真的需要護士,”John說,“直到我收到了永居申請被拒的郵件。”
“那天簡直像噩夢,郵件是在下午5點發來的,我那時還在醫院上班。”他說。
現實遠比夢想冷酷。對他來說,痛苦的不隻是失去一份工作,更是無法繼續照顧那些真正需要他的病人。“我是真的、非常願意繼續留在加拿大幫助病人,”他說。
John的永久居民(PR)申請被拒,是因爲局官員認定他沒有滿足“在加拿大一年有技能工作經驗”的标準,而且“未能提供足夠證據證明其履行了主要職責”。
更糟的是,他的工簽延期申請也在2月被拒,導緻他在加拿大失去了合法身份。
“那段時間我真的是沮喪、焦慮、絕望。”John說,“但後來我慢慢接受了——這就是加拿大的移民法。”

他已向安省提名項目(OINP)提交了另一份申請,希望還有機會。他告訴OMNI News:“我也申請了恢複訪客身份,現在正在等文件。我更傾向回菲律賓等待,因爲在這裏已經負擔不起生活了。”
據加拿大菲律賓護士聯合會(IFCNA)表示,John的經曆并非個例。很多在安省取得執照的國際護士,由于無法順利轉換身份,被迫回國或遷往其他省份。
IFCNA指出,申請開放式工簽和永久居民往往需要雇主提供一份正式的工作offer和大約200加元的合規費用,如果雇主不願配合,護士們就會陷入困境。
移民律師Lou Janssen Dangzalan指出,從一個身份轉換到另一個身份,是很多人“跌坑”的地方。他說:“加拿大大部分PR申請都需要雇主的支持,這是現實。如果沒支持,很容易‘卡住’。”
坐在昏暗的餐桌前,John翻看着拒簽郵件。他說,律師建議他回菲律賓等待是明智之舉。雖然暫别加拿大,但他期待有一天能回來,繼續他熱愛的工作與生活。
“如果有機會,我當然還會回來,”他說。“我真的希望其他國際護士了解,這一切是有可能發生的,哪怕你已經在加拿大執業。”
“所以在申請之前,一定要弄清楚雇主到底能幫你什麽。别隻聽他們說‘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