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網 加國新聞 地稅飙升!BC人口密集化城市代價大!
公益廣告

地稅飙升!BC人口密集化城市代價大!

在BC省的多個快速增長中,房地産稅的漲幅已遠超通貨膨脹率,成爲當地居民和政界人士熱議的焦點。特别是在維多利亞郊區的蘭福德(Langford)和新西敏等城市,過去三年中,房地産稅漲幅均呈現驚人增長。

據統計,蘭福德,這座位于BC省首府維多利亞郊區的城市,在短短三年内,房産稅竟然上漲了38%,成爲增長最快的城市之一。與此同時,新西敏也經曆了23%的稅收上漲,成爲加拿大人口密度第二高的城市。

其他快速發展的城市,如溫哥華、楓樹嶺、納奈莫和北溫哥華等,房産稅漲幅也在18%到24%之間。

這些增長幅度遠高于BC省同期9%的平均通貨膨脹率,引發了廣泛關注和讨論。

根據《省報》的報道,盡管稅務專家指出,人口增長與房産稅上漲之間并不總是存在直接關系,但這一趨勢與一些政客的主張相矛盾。部分政客曾表示,随着人口增加,基礎設施成本分攤給更多的業主,房産稅應該逐漸下降。然而,現有的現實似乎并未如他們所預期。

這一現象背後,揭示了“增長是否應該爲增長買單”的長期争論。這一口号體現了傳統觀點,認爲新建的公寓和大樓的開發商應該承擔大部分擴建成本,包括下水道、警察、公園和社會服務等基礎設施費用。然而,事實證明,開發商往往未能爲城市增長所需的這些基礎設施支付足夠的費用,導緻市政府在應對人口快速增長時,不得不依賴提高房産稅來彌補财政缺口。

BC大學的住房專家Tom Davidoff和Patrick Condon指出,這一動态顯示出市政政治家在吸引新企業進駐時的努力。Condon表示:“通常情況下,人們認爲增加住宅并不能通過增加稅收來回收成本,但新商業和工業發展通常能帶來更多稅收,卻不會增加所需的居民服務。”

與此相對,新建的公寓樓并不能爲城市帶來像商業物業那樣的高稅收。Davidoff解釋道:“用多戶住宅取代單戶住宅很可能會導緻房産稅上漲,尤其是當新房的價格高于平均房價時。”

盡管某些情況下,人口增長并不會直接導緻城市運營成本增加,但Davidoff明确表示,這種情況并非總是如此。爲了彌補更多居民帶來的額外成本,市政府往往通過向開發商收取更高費用來升級基礎設施。

不過,BC省房地産市場目前正面臨周期性衰退,開發商對此類費用的反應愈發負面。UBC名譽教授David Ley表示,省内房地産市場的低迷使得開發商更加不願意承擔“增長換增長”的成本。“這些費用和基礎設施需求的缺口已經變得非常顯著,甚至某些人未能意識到解決這一問題的必要性。”

本拿比市長邁克·赫爾利(Mike Hurley)就曾強調,人口增長已使得城市的财政面臨巨大壓力。赫爾利指出,BC省政府強制要求幾乎每塊獨立土地都必須規劃爲多單元住宅,并要求在交通樞紐周圍建造大型公寓群。然而,這種發展規模要求大規模的公共和私人投資,涉及到供水、供電、交通系統、社區設施等多個領域。

與此同時,新西敏區議員丹尼爾·方丹(Daniel Fontaine)也表示,随着市區的高樓大廈不斷增加,城市财政日益緊張。自2014年以來,新西敏的市區人口增長了30%,然而,房産稅卻在過去三年裏飙升了23%。預計到2026年,房産稅将增長30%。但在此期間,城市的公共設施并未同步增長,方丹認爲,這表明城市正在爲增長付出越來越多的代價。

方丹還指出,BC省的許多市議會未能向開發商收取足夠的費用,以支付新增人口所需的公園、遊泳池等基礎設施建設費用。他認爲,這樣的局面暴露出聯邦和省政府在推動城市密集化發展時,未能提供足夠的财政支持。”聯邦政府會爲城市的行動喝彩,但卻沒有爲這些城市提供資金支持,”方丹說道。

方丹說,渥太華和維多利亞省政府的不支持 “應該成爲 ”所有其他接受 “密集化議程 ”城市中心的一個警告。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華僑網無關聯。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訴内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實性,以及時效性本網部作任何承諾,請讀者自行核實相關内容。如發現稿件侵權,或作者無意願在華僑網發布文章,請版權擁有者通知華僑網處理。

重大利好!BC放寬對房東限制,可提前收回房産!

環球郵報:自由黨萬錦-于人村新候選人源植勉與北京關系密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