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部時間4月9日0時,北京時間4月9日12時,白宮所謂的“對等關稅”砸向全球數十個經濟體。鋼鋁、汽車、芯片、大豆……都成爲白宮的掃射目标,無一幸免。這場自诩爲“美國優先”的貿易戰已經成爲一場“經濟勒索”。
“黑手黨”:要麽交錢 要麽斷命
世界貿易組織前總幹事、歐盟前貿易專員帕斯卡爾·拉米近日是這麽評價白宮的:白宮的做派就像是黑手黨。它正揮舞着與人類曆史一樣古老的威脅:“要麽拿錢來,要麽拿命來!”
既然是黑手黨做派,白宮自然不會考慮市場會怎麽想。4月8日,美國三大股指均經曆了從暴漲到暴跌的劇烈震蕩。标普 500 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當天震蕩幅度都超過了6%。
美國最大投行摩根大通4月8日表示,以小型股爲主的羅素2000指數在近期的大跌中受到重創。該指數目前認爲經濟衰退的可能性爲79%。而在去年11月份,美國大選剛剛塵埃落定之時,這一指數預測的衰退可能性隻有1%。
白宮的“瘋狂清單”
特朗普政府将關稅武器化,徹底撕下了自由貿易的僞裝。
對内自殘:底特律汽車城首當其沖。25%的汽車關稅讓美國本土車企陷入“切爾諾貝利式災難”——零件成本飙升,消費者被迫放棄購車。有輿論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這究竟是美國的貿易戰,還是白宮對底特律的謀殺?
對外勒索:白宮經濟顧問斯蒂芬·米蘭4月7日爲想幫白宮分擔“負擔”的國家開出了一個清單:白宮不僅要求接受美國的關稅,還要買美國的商品,買美國的軍工,給美國投資。
最過分的是,米蘭甚至赤裸裸地表示,如果各國願意,直接給美國财政部“開支票”也行。對于這樣的清單,部分美國媒體質疑白宮是不是瘋了?
耶魯大學經濟學家、中國問題專家史蒂芬·羅奇:
世界已經颠倒了。美國正可能“喪失作爲西方世界支柱的道德權威”。美國“不再是解決方案,而成了問題本身”。
總台特約評論員 蘇曉晖:
“這種獅子大張口反映出的是現在美國既是急功近利,又是盲目自信,它所開出的這些非常離譜的條件,首先反映出的是美國認爲仍然有機會來推進‘美國優先’,仍然可以在短期之内迅速收割利益。
盲目自信緻使美國沒有看到的是,現在美國國内包括企業界已經在出現轉向。所謂的短痛,未來有可能會成爲美國經濟發展的長期問題和不可能解決的一些關鍵問題。”
全球反制
美國的邏輯簡單粗暴:用關稅制造全球恐慌,迫使各國跪求“談判”,最終強勢收割利益。但這一次,多方決定不再忍氣吞聲。
加拿大财政部長商鵬飛4月8日宣布,對美國汽車對等征收25%關稅措施于美國東部時間9日0時1分生效。
歐盟委員會4月7日向成員國提議對部分美國産品征收25%關稅,以回應美方鋼鋁關稅措施。如果各成員國投票通過,相關措施預計将分别于4月15日和5月15日開始實施。
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4月8日表示,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來維護經濟利益。馬來西亞将努力發揮東盟輪值主席國作用,推動東盟作爲一個整體對美國的關稅政策作出回應。
新加坡總理黃循财4月8日表示,白宮正在推翻美國自己締造的貿易體系,美國的做法令人失望!新加坡将與承諾自由開放貿易的合作夥伴加強聯系。美國走上保護主義道路,但其他國家不必追随這一趨勢。
不過,歐盟内部還存在一些分歧,東盟的外向型經濟受到威脅,美國仍在玩弄“分而治之”的套路。
英國《衛報》日前發表社論稱,特朗普把關稅當成給美國的“貢品”,美國的目的是打造一個“服從其新條件的世界”。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研究院教授 崔洪建:
“美國作爲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再加上美元的強勢地位,它相對于弱小的經濟體,有絕對的話語權。美國通過經濟要價試圖達到更多目的,所以在看待美國關稅政策上,不應該簡單地把它看作隻是一個經濟交易問題,國際政治和經濟的多邊體系同時在受到威脅。各國現在應該加強橫向聯合,真正地去維護多邊主義的根基,避免美國‘奪權’。”
87% : 13%
世界應聯手應對訛詐
若想真正擊退霸權,各國需要的不僅是反制清單,更是一套全新的合作規則。美國在國際貿易中占據重要份額,但并不是全部,超過80%的全球力量應該發揮自己的作用。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4月7日表示,歐盟正尋求在美國之外的世界其他地區開展更多貿易。“我們将像激光束一樣專注于美國以外那83%的全球貿易。這将是一個巨大的機遇”。8日,馮德萊恩與中方通電話,表示歐中緻力于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她特别提到,美國加征關稅嚴重沖擊國際貿易。
世貿組織前總幹事拉米梳理了全球貿易的版圖。美國是世界第一大進口國。但拉米指出,即便如此,美國也僅占全球進口的13%,因此,87%的世界貿易完全沒有理由被這種瘋狂的行爲污染。
霸權終有盡時 合作永立潮頭
白宮的關稅大棒看似兇猛,實則在加速美國霸權的瓦解。底特律的失業工人、華爾街的焦慮投行、歐洲的憤怒外交官,都在見證一個真相:單邊主義沒有未來。
《紐約時報》說:“關稅是擺在每一個人面前的大山。”但世界從未像今天這般清醒。
美國可以繼續揮舞關稅,但曆史的潮水隻會流向開放與合作。
監制丨潘林華
制片人丨宮振宇 王珈 劉飛飛
責編丨陳奇
編輯丨聶晶 解思琪 王逸群 祝一楠
(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