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某男子自非洲旅遊歸國後,因高燒就醫,多次檢查未明确病因,後出現血尿症狀,B超檢查發現膀胱存在包塊,懷疑爲腫瘤,按膀胱癌、尿路感染治療均無效。輾轉多家醫院後,經活檢組織切片發現埃及血吸蟲蟲卵,通過吡喹酮治療,症狀有所緩解。該男子自述發病前曾到非洲多國旅遊,并在馬拉維有野外湖泊遊泳史,而馬拉維正是血吸蟲病流行區。至此,“案情”告破,原來高熱、血尿都是血吸蟲引起的。
下面我們詳細了解一下血吸蟲病:
血吸蟲病有哪些種類?
血吸蟲病是由血吸蟲寄生于人體所引起的寄生蟲病。感染人體的血吸蟲主要有7種:埃及血吸蟲、曼氏血吸蟲、日本血吸蟲、湄公血吸蟲、間插血吸蟲、馬來血吸蟲及幾内亞血吸蟲,前三種血吸蟲引起的血吸蟲病流行範圍最大、危害最嚴重。
哪些國家流行血吸蟲病?
血吸蟲病流行于全球78個國家和地區,感染人口約2.4億,其中90%以上在非洲。大部分非洲國家均流行血吸蟲病,主要流行埃及血吸蟲病、曼氏血吸蟲病和間插血吸蟲病。亞洲地區主要流行日本血吸蟲病和湄公血吸蟲病,其中日本血吸蟲病現主要流行于中國、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湄公血吸蟲病現主要流行于柬埔寨和老撾的湄公河流域。
人是怎麽感染血吸蟲的?
血吸蟲病主要經由含有血吸蟲幼蟲(尾蚴)的水體(疫水)傳播。當人們因從事種植、割草、洗衣等生産活動或遊泳、玩水、捕魚等娛樂活動接觸被污染的淡水時,肉眼難辨的尾蚴可直接穿透皮膚進入體内引起感染。傳播鏈條涉及寄生蟲的終宿主(人或哺乳動物)和中間宿主(特定的淡水螺)。感染血吸蟲的終宿主會通過糞便或尿液排出蟲卵,若排洩至有釘螺等淡水螺孳生的環境中如河湖溝渠,蟲卵便可在水中孵化并入侵螺類,在螺體内發育繁殖。經過數周,螺類釋放出大量新的尾蚴到水中,尾蚴即可再次侵入皮膚感染人或動物,從而形成水體―螺―人(動物)的循環傳播模式。
需要強調的是,血吸蟲病并不會直接人傳人,必須經過含血吸蟲尾蚴的水體介導,因此是否接觸疫水是決定感染風險的關鍵。
得了血吸蟲病有哪些症狀?
埃及血吸蟲主要寄生于泌尿系統血管中,故埃及血吸蟲病主要引起泌尿系統症狀。急性期主要表現爲尾蚴性皮炎、發熱、乏力以及尿頻、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狀,故易錯診爲泌尿系統感染。慢性期最常見症狀爲血尿,部分患者會出現尿路梗阻及生殖系統病變,長期感染可導緻膀胱纖維化甚至發展爲膀胱癌。
曼氏血吸蟲、日本血吸蟲、湄公血吸蟲等血吸蟲主要寄生于腸系膜靜脈,蟲卵沉積在腸道和肝髒,故主要引起腸道和肝髒症狀。急性期主要表現爲尾蚴性皮炎、發熱、腹痛腹瀉、肝脾腫大等症狀,慢性期可出現肝纖維化和肝硬化。
如何診治血吸蟲病?
診斷血吸蟲病需結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開展。一是詢問患者是否有血吸蟲病流行區旅居史和疫水接觸史,二是查看患者有無血吸蟲病相關症狀,三是通過實驗室檢查查看患者糞便或尿液中是否有血吸蟲蟲卵。血吸蟲病治療首選藥物爲吡喹酮,對于部分病情嚴重患者需開展支持性治療。
如何預防血吸蟲病?
對于個人而言,血吸蟲病是可防可控的。關鍵在于提高防範意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首先要避免接觸疫水,不要在野外不明水域輕易下水遊泳或嬉戲;如果由于工作需要必須涉水,應盡可能采取防護措施,做好個人防護。
如果不慎接觸可疑水體,比如在旅遊過程中下河遊泳、踩水田等,應提高警惕,在接觸後的一段時間(通常約2至6周)内留意自身健康狀況,一旦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燒、皮疹、腹痛、腹瀉、血尿等症狀,應盡快就醫,并主動告知醫生自己的疫水接觸史,早期診斷對于及時治療至關重要。
即使沒有出現明顯症狀,但隻要在血吸蟲病流行區有過水體接觸史,也建議在事後主動進行一次血吸蟲感染篩查,以防萬一。/健康科普
作者:寄生蟲病所 張利娟、李仕祯、郭蘇影、賈鐵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