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網 中國新聞 能兼顧“一老一小”的家政員挺難找,咋解決?
公益廣告

能兼顧“一老一小”的家政員挺難找,咋解決?

  閱讀提示 

  近年來,随着人口老齡化與“三孩”政策疊加,“一老一小”家政服務需求激增,家政行業正從勞力型向技能型轉型。然而,“能兼顧兩者的家政員實在難找”,專業壁壘高築、培訓流于形式、薪資與年齡等限制因素進一步加劇供需失衡。業内人士建議,推動家政與社區養老融合,完善“一老一小”服務體系建設。

  爲老人叩背、排痰、吸氧、準備餐食、整理收納……4月9日晚10點,河北52歲的護老家政員黃阿姨結束了當天的工作。

  近年來,随着我國人口結構的變化,母嬰護理類和養老護工類的“一老一小”家政服務訂單需求旺盛。然而,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發現,“能兼顧兩者的家政員實在難找”。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産業政策機制”“擴大健康、養老、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務供給”。家政行業需求升級,從業者面臨怎樣的挑戰?應該如何提升技能?記者展開了采訪調查。

  需求升級與技能短闆并存 

  “阿姨能幫忙帶娃做飯,但照護老人實在不會。”河南付女士的困擾,折射出當下家政市場的結構性矛盾。付女士請的家政員耿阿姨從業7年,日常可同時照料兩名2~3歲幼兒,并完成家務與三餐。但若要兼顧照護老人,耿阿姨對記者坦言“力不從心”。

  越來越多的年輕家長對育兒服務提出“科學育兒”“應急醫療”等需求。天津的李女士曾花費數月尋找高學曆育兒嫂,卻始終沒有找到合适的人選,最終決定辭職帶娃。“家裏的阿姨隻能照顧老人起居,對怎麽科學育兒完全不了解,實在是找不到兩者兼顧的阿姨。”李女士說。

  家政員的業務水平也難以滿足期望。江蘇省消保委調查發現,消費者反映家政人員“整體素質較差”的占22.2%。記者在“黑貓投訴”輸入“家政”詞條,查詢到7000餘條相關投訴。“說是培訓,其實就是講講注意事項。”黃阿姨從事護老家政16年,回憶起2009年入行時的家政公司培訓,她直言“浮皮潦草”。彼時,公司僅教她“下戶前檢查行李”“要走提前一個月打招呼”等基本規矩和禮儀事項,專業技能則是靠百度搜索和臨床經驗積累。

  這一矛盾背後是人口結構的深刻變化。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達3億,0~3歲嬰幼兒超3200萬,“一老一小”照護需求呈現“規模大、多元化、持續性”特征。随着城市化、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家政服務業需求急劇增長,朝着多元化、個性化、專業化發展。據統計,家政行業從業人員超過3000萬人,而實際市場需求高達5000萬人,高素質家政服務人員更是緊缺。供給不足是限制家政業發展的主要難題。

  “隔行如隔山,哪能兩頭顧” 

  在談及能否同時兼顧護老與育兒時,黃阿姨連連擺手:“隔行如隔山,哪能兩頭顧,門道差得遠呢!”她解釋,護老需掌握吸痰、腹膜透析等醫療操作,而育兒則要記錄嬰兒每頓奶量、營養搭配,甚至早教互動,二者的專業性跨度非常大。“拿做飯舉例子,給老人做飯做得口感軟爛即可,但是育兒則需要考慮營養均衡和各種花樣。”黃阿姨說。

  抛開專業技能限制,精力分配也難以平衡。“護老得24小時繃着弦,老人半夜犯病、情緒無常是常事;育兒更得眼觀六路,孩子幾點喝奶、喝了多少都得記在本子上。要是分心兼顧,兩邊都得耽誤。”内蒙古的王阿姨說。

  這一情況也得到了家政服務公司的認同。“照顧老人的阿姨一般是沒有育兒經驗的,照顧孩子的阿姨也沒有照護老人的經驗。”北京某家政服務公司負責人周女士告訴記者,半自理老人或不能自理老人,和小月齡寶寶都是需要細緻照顧,阿姨精力有限,不能同時照顧兩位服務對象,萬一同時有需要阿姨忙不過來。

  周女士還提到,不管育兒還是護老,都需要經過專業的培訓才能上崗。然而家政公司在對上崗阿姨進行培訓時,通常是針對單一特定群體,并非全面多元的。因此,家政員在技能方面也難以勝任兼顧育兒和護老。“對于育兒阿姨來說,若要照護老人,隻能搭把手,照顧老人的日常起居生活,例如幫忙穿衣服、攙扶上廁所等。”周女士坦言。

  行業現實更添壁壘。在采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護老家政多在60歲以下即可上崗,而育兒崗普遍限定45歲以内;護老崗薪資天花闆僅八九千元,育兒崗起薪卻輕松破萬,後者相比前者工資普遍高出了30%~50%。

  完善“一老一小”服務體系建設 

  對此,南京快易潔家政服務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高華瑞提出,推動家政與社區養老融合,完善“一老一小”服務體系建設。然而,當前“家政進社區”面臨多重瓶頸。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李杏果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托育機構與養老服務機構分屬不同的政府部門管理,管理體制分割,在服務資質認證、收費标準、質量評估等方面缺乏統一規範,家政企業難以整合資源形成規模化服務鏈條。此外,現有補貼政策多聚焦單一領域,且資金分配偏向機構建設而非居家場景,與大多數家庭的實際需求脫節。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十四五”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強調,要“推動‘一老一小’服務場景融合”,完善社區養老服務和普惠托育服務,擴大群衆家門口的公益性、基礎性服務供給。

  對此,高華瑞提出系統性破局方案:強化頂層設計,建立跨部門協調機制,制定複合型社區照護師職業技能标準,推動“一證多能”。此外,建設“家政+養老+托育”綜合服務中心,新建社區明确配建标準,老舊社區改造閑置物業補短闆,并建立社區服務質量管理委員會,動态監督價格、安全等指标,對承接社區養老的員工制家政企業給予稅費優惠,實現讓家政服務“請得到”“用得起”“放心用”。

  基于跨政府部門協調機制,李杏果強調推動“一老一小”融合式服務供給補貼政策協同,減少政策碎片化,激勵補貼向居家和社區服務提供傾斜。“可以通過‘老幼共托’試點擴大,逐步構建全齡友好型社會共識。”李杏果說。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華僑網無關聯。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訴内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實性,以及時效性本網部作任何承諾,請讀者自行核實相關内容。如發現稿件侵權,或作者無意願在華僑網發布文章,請版權擁有者通知華僑網處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