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網 中國新聞 遭遇用戶逃單,代駕司機隻能自認倒黴?
公益廣告

遭遇用戶逃單,代駕司機隻能自認倒黴?

  遭遇用戶逃單,代駕司機隻能自認倒黴? 

  專家建議,平台可以采用預付費用或信用擔保的方式完善支付機制 

  閱讀提示

  有的得過了一兩周才支付,有的拖到最後不了了之,有的打去電話是空号……記者采訪了解到,一些通過平台客源接單的代駕司機,遭遇不同程度的逃單。針對“未支付訂單”的清賬難題,專家建議,平台可以采用預付費用或信用擔保的方式完善支付機制。

 

  “少則三四十元,多則三四百元,有的得過了一兩周才支付,有的拖到最後不了了之。”4月8日,被問及是否遇到過用戶逃單時,在北京做全職代駕司機的曉昕(化名)無奈地點點頭。等待接單期間,他常和其他代駕司機聊天,不少同行也表示有過類似遭遇。

  随着平台經濟的發展,包括代駕司機在内的新就業形态勞動者數量迅速增長。代駕司機一般在代駕平台注冊,進而成爲該平台“專屬司機”,通過平台發布的客源信息提供服務。然而,記者采訪了解到,一些代駕司機遭遇不同程度的逃單,難以順利完結的“未支付訂單”,成爲他們的跑單“心事”。

  顧客遲遲不付款令司機鬧心 

  4月5日晚間,沿着北京市朝陽區安立路向北行,幾家餐館的露天就餐區坐滿了消費者。這些餐館門口的,幾位穿着反光馬甲的代駕司機一手扶着可折疊電動自行車,一手不停地刷新手機頁面等待接單,今年39歲的曉昕便是其中一位。

  “我通常中午12時左右出門接單,跑單到次日淩晨兩三點。直接在餐館附近等能更快接到系統派單,也能自己當面和顧客約單。”曉昕來自河北,已在北京做代駕司機3年。熟悉業務後,他平均每天能接4單至6單,每單費用根據裏程數變動,少則幾十元,多則數百元。

  本想着晚上訂單多,能盡量多跑幾單,但偶爾也碰到顧客不能及時支付訂單甚至逃單的情況,這讓曉昕着實有些鬧心。他說:“分幾種類型,有時是顧客忘記了線上支付,有時是顧客喝醉酒後耽誤了付款,還有個别算得上是‘惡意逃單’。”

  在深圳代駕司機李友的訂單頁面,記者看到,有一筆來自今年3月的未支付訂單,訂單價格爲144.13元。頁面詳情顯示,該單裏程爲54.86公裏、用時1小時9分鍾。李友表示,這筆訂單的顧客在半個月後才主動支付了費用。

  曉昕還向記者表示,他認識的一位代駕司機還曾遭遇疑似“惡意逃單”。由于司機在訂單頁面看不到顧客的聯系方式,通常會讓平台客服聯系顧客付費,“但有的電話打過去是空号,或者顯示号碼已停機、已注銷,最後不了了之”。

  記者采訪了來自北京、深圳、安徽、河南、福建等地的20餘位代駕司機,多數表示最終要回了未被及時支付的費用,但也有幾位受訪者表示有的“未支付訂單”至今仍未清賬。

  被拖欠的費用難以被要回 

  爲何代駕司機難以要回被拖欠的“未支付訂單”費用?顧客和平台,均是代駕費用能否順利到賬的關鍵。

  來自安徽合肥的劉磊,從事代駕司機工作已有兩年。剛入行時,他注冊成爲一家小型代駕平台的代駕司機,該平台要求司機跑單時“人離賬清”,“就是讓顧客在下車前直接掃碼付錢,這樣當場就能結算費用,但也會碰到特殊情況。”

  劉磊告訴記者,有次在到達顧客目的地後,醉酒的顧客在車上睡着了,被叫醒後沒付錢直接走了。“客人喝得太多,很難溝通。加上訂單高峰期本來就那麽點時間,再追過去要錢不劃算。”匆忙跑單期間,劉磊隻能放任未支付訂單就此擱置。

  “有時走的是線上支付,可能拿上手機下車就忘記付費了。”在餐館用餐的北京市民沈軍向記者坦言,自己在接到平台提醒短信或電話後也會感覺很抱歉,随後會盡快找到訂單付費。

  此外,多位代駕司機認爲,平台是否及時有效提醒顧客支付、平台是否墊付等,是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一環。

  來自福建泉州的代駕司機王師傅表示,他所在的平台會在訂單結束後的15日,針對未支付的代駕訂單進行墊付。“我們隻管服務好車主,剩下的有平台兜底。”記者聯系了該代駕平台的工作人員,對方确認了該墊付機制,表示在處理“未支付訂單”過程中,“由平台進行催付,開通墊付的區域會進行墊付”。

  在曉昕的經驗中,有的平台隻對系統派單墊付費用,對于司機個人的線下“報單”,即代駕司機主動找用戶接單然後向平台報送的訂單,多數平台不予墊付,造成了諸多不便。對此,換過多個代駕平台的劉磊表示,平台拒絕墊付“報單”的機制也有相應的合理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個别代駕司機刷單套現的行爲”。

  “如果顧客不支付、平台也不墊付,司機有時會自己找平台客服要來顧客電話,催要費用。”李友提到,也有部分代駕司機通過向警方或司法機關尋求幫助,順利要回欠款。

  期待完善信用支付機制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法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沈建峰在接受《工人日報》采訪時表示:“代駕平台最重要的義務是組織運營過程,把代駕司機和消費者連接起來,應在向消費者保障承運安全的同時,向勞動者保障訂單費用的正常支付。”

  “平台是組織生産的中間方。”沈建峰認爲,如果出現消費者未及時足額支付訂單運費的情況,平台應當承擔補償義務,“一方面應及時向代駕司機墊付費用,另一方面應盡到對消費者的督促和監督義務,墊付後向消費者追償。”

  在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今年披露的一起涉代駕的案件中,針對乘客未支付的3筆訂單費用405.5元,法院認爲平台作爲代駕服務費的唯一轉付渠道,若将逃單風險轉嫁司機,将導緻權利義務失衡。最終,法院判決平台作爲委托人應支付代駕服務報酬、需支付代駕司機扣除傭金後的3筆未支付訂單費用。

  對此,廣東耀文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愛東指出,如果平台不予補足訂單費用,相當于把經營風險轉嫁給了代駕司機,此舉違反公平原則。

  “平台掌握消費者使用平台的可能性,并且掌握消費者的相關信息。在這種情況下,平台應當建立對有不良消費行爲的消費者的處理機制和黑名單機制。”沈建峰說。

  張愛東也認爲,平台機制的設計核心建議采用預付費用或信用擔保的方式。因此,可以綁定消費者的關聯賬号,代駕平台提前預估費用後,再由消費者提前支付。

  記者通過受訪的多位代駕司機了解到,目前,已有部分代駕平台實行了訂單費用墊付機制,同時設置黑名單,對存在不良消費行爲的消費者采取代駕平台所在品牌全類别服務禁用機制等。

  “很期待平台能根據司機信用分、遭遇‘未支付訂單’的時長和頻率等指标,合理墊付代駕司機被拖欠的費用。”劉磊呼籲。(工人日報 記者 陳丹丹)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華僑網無關聯。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訴内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實性,以及時效性本網部作任何承諾,請讀者自行核實相關内容。如發現稿件侵權,或作者無意願在華僑網發布文章,請版權擁有者通知華僑網處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