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甘肅嘉峪關4月11日電 題:“長城尋根”升溫 “天下第一雄關”引港澳台客商夜遊
作者 闫姣 九美旦增
“‘不到長城非好漢’‘萬裏長城永不倒’是耳熟能詳的俗語,中國人對長城始終有一種情結。”79歲的台灣旅行商王昌壽11日正在參加甘肅絲綢之路精品線路考察踩線活動。他向中新社記者分享登臨“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後的感受時說,長城是中國人的精神紐帶,也是中華民族的根和文脈。
“也許很多人不知道嘉峪關,但一定知道長城。要告訴海内外遊客,長城也在嘉峪關。”從事旅遊行業56年的王昌壽說,尤其台灣的年輕朋友,要多來甘肅看看,這裏有長城、絲綢之路,長達幾千年的曆史積澱,很多文化能在這裏追根溯源,通過遊曆,年輕人能開拓視野,“我回去告訴他們,不來甘肅,你會遺憾終生”。
嘉峪關是世界文化遺産,也是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它作爲明代萬裏長城沿線修築時間最早、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壯觀的關隘,是古絲路交通要塞。
近年來,當地緻力于讓嘉峪關成爲展示中華文明、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窗口,打造了中國首部邊塞史詩劇《天下雄關》和首個長城實景沉浸式夜遊項目《天下嘉峪關》,遊客量大幅增長,其中港澳台遊客占比較多。爲豐富旅遊體驗,針對港澳台遊客配套推出“重走絲綢之路”系列産品。
同樣來自台灣的客商黃興隆,同一天兩次參觀關城。在他看來,白天的嘉峪關巍峨莊嚴,從斑駁的牆體可窺見過去金戈鐵馬的歲月;而在夜晚,數字科技讓嘉峪關重煥青春,“燈光投影在牆體,遊客移步換景,效果震撼”。
“夜遊關城”最後一幕,令澳門旅行商廖廣宇印象深刻。他說,随着動畫中騰空飛出一條金龍,盤踞在關城之上,而後浮現萬裏長城全貌,加之動人心魄的音效,讓人心潮澎湃。
“我帶孩子來甘肅很多次,對澳門學子而言,嘉峪關是一個很好的研學點。”廖廣宇稱,每年5月到10月,甘肅的“絲路遊”都是向親子遊、研學遊群體重點推薦的線路。
甘肅省2024年迎來港澳遊客6.24萬人次,台灣遊客5.24萬人次,分别同比增長36%、99%,港澳台遊客占該省去年入境遊客量的近五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