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來了,的櫻花又開了。粉的、白的,一樹樹開得轟轟烈烈,本該是朋友圈裏最浪漫的風景,可偏偏有些人,非要讓這浪漫變成一場“災難”。
最近,列治文Garry Point Park又雙叒叕上演了讓人血壓飙升的一幕——遊客們直接上手折櫻花枝,甚至整把整把地薅走,還有人拿着“戰利品”擺拍,笑得那叫一個燦爛。網友拍下照片怒斥:“這不是賞花,這是搶劫!”

不過,這次有個“新亮點”——搞破壞的主角,不是華人,而是一群印度遊客。是的,你沒看錯,這次終于不是華人背鍋了!但先别急着松口氣——不管是誰幹的,這種缺德行爲都一樣該罵!
說實話,這種事兒在溫哥華早就不新鮮了。每年櫻花季,類似的新聞都能準時“打卡”:

– 曾經有阿姨們爲了拍照瘋狂搖晃樹枝,甚至爬上樹杈折花,美其名曰“給孩子玩”;
– 去年就有年輕情侶爲了制造“浪漫櫻花雨”,直接把整根樹枝掰斷;
– 今年這批直接上演“櫻花大采購”,折完還拎着花枝招搖過市……

年年提醒,年年有人裝聾作啞。這次更離譜——皇家騎警就在停車場開罰單呢,可對眼前咔嚓咔嚓的折花聲,愣是假裝沒聽見!網友氣得直罵:“停車罰款倒是積極,破壞公物就選擇性失明?”
有人辯解:“不就折幾枝花嗎?樹又沒死,至于上綱上線?”
至于!太至于了!

櫻花樹不是韭菜,割一茬還能長一茬。折斷的枝條需要數年才能恢複,而頻繁的破壞會導緻樹木生病、花期縮短。更惡心的是,有些人折完花,拍完照,轉手就把花枝扔地上——合着您這不是愛花,是愛“朋友圈點贊”啊?
一位網友的留言特别戳心:“我女兒想帶櫻花回家,我們蹲在地上撿了半小時落花,膝蓋都疼了。但我想讓她知道,喜歡一朵花,不一定要毀掉它。”

溫哥華市政府不是沒貼過“禁止折花”的告示,可問題是——光貼标語有用嗎?
在多倫多,破壞公園樹木最高可被罰$300加币;在美國舊金山,摘一朵金門公園的花都可能吃罰單。可溫哥華呢?破壞櫻花的人年年逍遙法外,守規矩的人反而要看着滿地殘花憋出内傷。

網友們的建議一針見血:
– “裝攝像頭!抓到就重罰!”
– “學學日本,賞櫻區安排巡邏員,見折枝直接開罰單!”
– “在公園入口發傳單,中英雙語+旁遮普語大寫加粗:折花=罰款$500!”

櫻花年年開,可某些人的素質卻年年“掉線”。
我們總吐槽某些國内遊客素質差,可到了加拿大,“不文明”是不分種族的:摘花、爬樹、搶車位、公共場合大聲喧嘩……“自由”不是爲所欲爲的借口,“文化差異”更不是破壞環境的免罪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