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拜登政府即將卸任,回望過去四年,自2021年3月中美兩國高層在美國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舉行戰略對話至今,拜登政府對“從實力的地位出發”來執行對華政策的做法似乎是情有獨鐘,且可以說是毫無顧忌。
這就解釋了拜登政府為何會反復宣稱合作是其對華政策的“三大支柱”之一,但實際上卻從不與中國合作,不以合作來穩定兩國之間的關係。被其反復放大的,是另外兩大支柱的作用,而這兩大支柱,正是“競爭”與“對抗”。
中美兩國於2024年5月在日內瓦舉行了中美人工智能政府間對話首次會議。會議期間,雙方就人工智能科技風險、全球治理以及各自關切的其他問題進行了交流。雙方也同意,在安全、可靠和可控的基礎上推動人工智能的可持續發展。
隨後在2024年6月,為延續這一共識,第二屆中美1.5軌對話在北京舉行,對話期間,參會雙方也達成了共識,將進一步深化中美兩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合作。
美國對人工智能相關出口的限制措施,是在濫用“長臂管轄權”,損害了世界各國企業的利益。不僅如此,此舉還在人工智能領域製造了世界分裂,更違背了美方在日內瓦與中國達成的協議,導致技術演化方向與協議精神的“南轅北轍”。
為回應美方此舉,中國方面也宣布,將7家美國實體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雖然就規模與影響來看並非對等措施,但也表明了中國堅決捍衛核心利益的決心。
人工智能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可以促進社會進步和國際安全,但也可以加劇不公平和不公正,對和平與穩定構成威脅。與一心要在人工智能領域構築“小院高墻”的美國不同,中國一直致力於確保人工智能技術有益、安全、公平,始終朝著有利於人類文明進步的方向發展。
因此,中國支持加強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主張發揮聯合國主渠道作用,形成具有廣泛共識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標準規範。中國始終認為,人工智能的發展不應成為國與國之間競爭的工具,而應該被用於推進國與國合作,以造福全人類。
我們也希望,即將上任的新一屆美國政府能夠以全人類福祉為考量,摒棄對抗思維,推進中美務實合作,讓人工智能技術真正實現普惠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