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少良
【名人名事】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27樓禮堂,上星期曾一連兩日為其前會長李秀恆博士設置弔唁廳,供社會各界人士向李博士悼念。那兩天,前往弔唁的人絡驛不絕,不僅有眾多政商界頭面人物出現,亦有不少來自不同界別例如文化界、藝術界、教育界、收藏界、攝影界及傳媒友好等;有些甚至專程遠道來港向李博士致意!
這反映出李博士人緣甚廣,當中自有因果。李博士如何白手興家,如何由傑青、青年企業家、到連續四屆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和獲頒金紫荊星章,而且公職多多,相信不少人都已知大概。筆者與李博士共事多年,想說說李博士生平一些比較鮮為人知的故事,讓大眾對他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明白到他為何會如此令人懷念。
首先講的是與我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號」有關的故事。眾所周知,「遼寧號」是於九十年代從烏克蘭收購「瓦良格號」(包括數十噸重的設計圖表)改裝而成的。有專家認為,收購「瓦良格號」,令到國產航母的研發進程最少節省了20年時間,效果之大,可想而知。但相信極少人知道,原來那時國家的財政並不富裕,需要在民間籌資,李博士知悉後,自己雖正處創業初期,仍即暫停自己公司的發展計劃,並用盡銀行借貸額度,調動2600萬元支持國家此項收購行動。
2017年香港回歸20周年時,「遼寧號」首次訪港,當年負責收購計劃的經手人在接受一家媒體專訪時,曾親口談到當年在香港籌集資金的過程中,有幾筆私人借款最讓他感動,認為這樣的行動「才是真正愛國的香港人」,並點名提到「廠商會會長李秀恒更私人借出了上千萬。」近年,中國航母發展迅猛,每當看到相關的訊息,筆者都會想起李博士的付出。
另外,李博士一手創立的「香港經貿商會」,其實也有一段故事。話說在九十年代初,李博士那時是香港錶廠商會會長,由於職責所在,要不斷收集業界意見,為業界發聲,甚至飛到美國,以港商的身份為中國爭取最惠國待遇幫腔,故不時有機會與時任中國外經貿部部長的吳儀接觸。吳儀部長(後來升任國家副總理)發覺李博士辦事很有魄力,於是問他可不可以成立一個跨行業的商會組織,凝聚各方人才,向國家提供意見,一來可以在國家改革開放和爭取早日加入WTO的道路上出謀獻策; 二來可以擔當港商與內地之間的溝通橋樑,減少一些誤解和摩擦,有利香港平穩過渡。
李博士與前領導人吳儀合照
李博士果然不負所托,經過大半年的奔波籌備,卒於1993年10月成立了「中港經貿商會」,後來於1997年6月香港回歸前夕易名「香港經貿商會」,成員除來自不同行業的工商界之外,還包括律師、會計師、測量師、金融業精英及學者等專業人士。在李博士的帶領下,該商會一直與中央及各省市保持密切關係,除了經常組團到內地訪南走北,考察交流和尋找投資商機,亦先後推荐了數十位會董擔任不同省市政協委員和海聯會港區理事。香港回歸後,該商會在港陸續舉辦和接待了三十多個來自不同省市的幹部或民企人才培訓班,可說為國家的改革開放作出了點點汗馬功勞。
李秀恆博士獲頒金紫荊星章,前特首林鄭月娥為他帶上金章。
李博士於2015至2017年擔任廠商會會長期間,有幾件事亦值得一書。先說2016年贊助新春煙花匯演事,記得特區政府找廠商會贊助時,李博士提出一個特別要求:煙花匯演當晚,供主辦方宴請賓客的會展中心,將會筵開百席,但邀請的不是達官貴人、工商名流或一些社會知名人士,而是要招呼一千名來自弱勢社群的市民,包括基層、新來港家庭和少數族裔等,而每一席,特區政府都要安排一位官員在座,與民同樂,並藉此機會聽取民間真正的聲音。這令到那一年的煙花匯演,顯得別具意義。
位於新界元朗八鄉的「少年警訊永久活動中心」,於2017年中落成,並曾接待過專程來港祝賀香港回歸20周年的習近平主席。該活動中心改建的主要費用,廠商會贊助了1000萬元,而李博士亦私人贊助了1000萬元。還記得活動中心快竣工的時候,警察公共關係科官員曾向李博士面謝,並表示該中心建成後會落名紀念。李博士隨即回應稱:「落廠商會名便行,我的名字不用提了。」當時筆者在場,此兩句說話令我印象深刻。
提起工展會,相信市民大眾都不會陌生,那是廠商會一年一度主辦的香港盛事。李博士主政那三年,為工展會推出了一項新猶,就是為弱勢社群設立專場,在上午特定一個時段,只接待一些獨居長者、基層家庭和殘障人士入場,並派發500元現金券,而事前亦囑附場內所有展攤的貨品一律要提供最優惠的價錢,務求讓入場的每一個人都開心而來,滿意而去。第一年專場開幕的時候,時任特首林鄭月娥和多位官員均有到場,以示支持。那天,李會長與官員們齊齊在好場內幫一些殘障人士推輪椅的情景,仍彷歷歷在目。
座落西九龍海濱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現已成為市民大眾賞珍鑑寶的好去處,也是吸引海內外遊客的主要旅遊點之一。可能很多人已忘記了,2017年當特區政府宣佈國家支持香港興建這個博物館時,社會上的氣氛並不和諧,不少政客乘機挑撥,說三道四,製造障礙。在這個時候,李博士主動聯絡香港多個民間文化藝術組織,包括世界華人收藏家學會、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香港中華文化藝術推廣基金、敏求精舍、香港藝術品商會、求知雅集、以及大中華香港收藏家協會等,發起「支持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大聯盟」,並舉行記者會,發出社會的主流意見,認為這是香港眾多文化藝術愛好者盼望多年的訴求,且對香港有百利而無一害,實在沒有反對的理由。
認識李博士的都知道他是一位超級攝影發燒友,其攝影技術獲美國國家地理雜誌連年為他出版不同內容的個人攝影集而可見一斑。筆者想說的不是他拍攝的圖片怎麼吸引,而是他出版攝影集背後的心意。
李博士2018年出版的第一本攝影集名《帶路》,就是「一帶一路」的縮寫,目的為配合習主席提出發展「一帶一路」的政策,把「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目前的地標和風土人情用鏡頭記錄下來,成為將來歷史對比的見證。更有意義的是,美國政府對「一帶一路」的態度路人皆知,而這本攝影集卻是由美國一家著名的民間機構出版,足證中美友好關係基石在民間。
李博士第二本攝影集名《節慶》,內容是拍攝中國不同省份和自治區多個少數民族的大型節日慶典,當中包括他故鄉清遠的瑤族「盤王節」,以及台灣高山族的「豐年祭」等。李博士曾向筆者透露,他出這本《節慶》,不僅是為中國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有圖有文地「定格」下來,便於傳承;同時亦希望方便少數民族對外宣傳他們的文化特色,有助發展旅遊和民族特產經濟。之後,李博士又陸續出版了歌頌大自然的《天空交響曲》和《帶路2》。
李博士的故事還有很多,上述的僅是滄海一栗。這些事例,他雖甚少提及,不過在在都流露出他關心國家、熱愛香港、心繫社稷和關懷弱勢的「大愛」。君今雖逝,德澤綿長。李博士,願您一路好走。
圖片說明:李秀恆博士安息禮當天,各界致送的花圈擺滿教堂外圍。(圖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