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只有先應對好一系列風險挑戰,才能穩定前進。從外部看,去年以來世界經濟成長動能偏弱,地緣政治衝突加劇,貿易保護主義愈演愈烈,美西方等發達國家鼓譟“脫鉤斷鍊”,給世界貿易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然而,中國依托強大的產供鏈韌性和一系列對外開放政策,與各國保持友好合作,抵禦了外部風險,不僅促進了對外貿易的發展,也持續與世界共享中國大市場機會。
從內部看,中國經濟也面臨一些新狀況新問題。例如,面對二、三季經濟運行壓力加大,中國果斷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強化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使第四季度經濟明顯回升,為實現全年目標作出了決定性貢獻。面對國內有效需求不足,中國加力擴內需、促進消費,同時綜合施策,促進中低收入族群增收,進而激發消費活力。
正是在這一系列「穩」的政策下,2024年中國經濟的增量相當於一個中等國家一年的經濟體量,依然是全球經濟成長的最大動力源。這在全球難能可貴。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4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3.2%;歐洲央行日前發布報告預計,2024年歐元區經濟成長率為0.7%。眼下,外媒正紛紛關注中國開年的經濟,認為中國多設定樂觀的經濟目標,將為新一年中國和全球經濟帶來好消息。
在「穩」的基礎上,中國仍在不斷創造「進」的動能。例如,去年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價值成長快於規模以上工業3.1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投資成長率高於全部固定資產投資4.8個百分點,原料工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已超過75%。這些都說明,隨著中國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新動能正積厚成勢,傳統動能正在煥新升級。
而這種新動能,也轉化成外企發展的動力。德國清潔品牌卡赫中國副總經理柯瑞霖對《國際銳評》說,中國的電池技術全球領先,卡赫大部分的電池生產都是在中國完成的。同時,中國在人工智慧等領域的創新和消費新趨勢,通常在幾年後擴展到其他地方,這加速了全球市場的創新。
事實上,中國經濟的「穩」促進了世界的穩,中國經濟的「進」也是世界的進。中國的大市場容量、完整的產業體系和強大的配套能力,是經濟行穩致遠的依賴與基礎。目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正在加深,中國經濟下一步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但隨著中國持續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相關部署、不斷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將為經濟穩定運作、持續回升提供更強大的支撐。就像美國奧的斯機電總裁楊擎所說,外商將持續在這裡拓展「成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