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娱乐 《封神2》特效加持 視覺效果穩步升級
公益广告

《封神2》特效加持 視覺效果穩步升級

  圖:《封神2》的刻畫重點是重構鄧嬋玉。

  2023年暑期,《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以下簡稱《封神1》)一經上映便引發觀影熱潮,最終取得了超26億元人民幣的票房,並榮獲第3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也讓觀眾對後續作品的表現充滿期待。2025年春節檔,《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以下簡稱:《封神2》)如期上映,截至發稿前,電影票房已破8億元人民幣,成為春節檔最受關注的影片之一。

  受西方神話史詩類型片拍攝風潮的影響,以描寫「神仙打架」為主要內容的「姜子牙封神」故事曾被多次改編為「神話史詩大片」,但大多口碑不佳。然而,《封神1》上映時,最為觀眾稱道的是,其融合了傳統審美與東方幻想的優秀視覺效果,這與創作團隊從一開始便確定了實景、特效相結合的拍攝方式和以元末明初水陸畫做依據,融合商周青銅器元素和宋人山水的美學風格、建立獨特美學系統的創作思路密不可分。

  延續前作美學系統

  《封神2》在延續了前作美學系統的基礎上通過精良的製作進一步升級了視覺效果。為了讓魔家四將、雷震子和擁有三頭六臂的殷郊(陳牧馳飾)法相這些「非人」角色在商周人類戰爭中的狀態更具有說服力,導演使用體積捕捉、全數字角色動作捕捉技術、MOCO及升格拍攝等多種手段,在熒幕上呈現了「神仙打架」的視覺奇觀。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殷郊法相,片中保留了其作為民間太歲神三頭六臂、藍色皮膚、火焰長髮的經典形象,通過體積捕捉的拍攝方式,由150台攝影機一起捕捉真人演員的完整表演後製作成數字模型,再賦予到角色身上。這一2023年才出現的技術使得角色在小說中描繪的「三頭情緒各不同」狀態得以在鏡頭中完整呈現,也讓殷郊這一人物復活後憤怒、悲傷、理智並存的心理狀態得以外化。

  對比視覺效果的穩定提升,《封神2》劇情上的表現卻令人有些遺憾。「封神三部曲」在情節上選擇了按照小說《封神演義》的脈絡對故事進行重構,第二部對應原著中三十六路伐西岐的內容,編劇將小說裏各路仙人輪番鬥法的劇情,進行大量簡化,有意削弱了各種法術在戰爭中的作用,意圖和前作一樣,通過着重刻畫反派一方人物心理邏輯的重構方式,挖掘和展現人類本身的情感,以及意志對戰局的影響。因此,編劇在有限的文戲中將刻畫重點放在了重構鄧嬋玉(那爾那茜飾)這一角色上,試圖以她在姬發(于適飾)的影響下,從為死去的父親而戰到為活着的平民而戰的心路變化,作為戰局轉折的關鍵,從而解釋軍民一心的西岐軍隊能夠戰勝強大殷商軍隊的原因。

  西岐力量刻畫薄弱

  然而,編劇對作為正派陣營的西岐一方刻畫較為薄弱。例如,對比鄧嬋玉,作為西岐領袖的姬發前後幾次被俘,戰力智力皆無亮點,為家園而戰的口號雖然響亮卻並無細節鋪墊和實際表現。因此,劇情前半段智勇雙全、意志堅定,帶領殷商軍隊節節勝利的鄧嬋玉,還能被姬發感化的劇情,令觀眾難以共情,只能隨着劇中「有女懷春」歌詠的指示理解成「為愛柔軟」,削弱了角色的魅力。

  這一核心轉折的缺陷,也使得創作團隊堅持強調的人神並肩作戰的「封神世界」裏,「人類選擇決定戰爭成敗」這一主題顯得空洞。同時,觀眾難免對整部作品的戰鬥力系統、世界觀架構產生質疑,這種質疑也將影響觀眾對整個「封神世界」的沉浸和認同。

  對比視覺效果等「硬件」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劇情、表演為代表的「軟件」升級或許更該成為未來電影工業化進程中從業者們重點關注的對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劇情介紹

下一篇
《封神2》特效加持 視覺效果穩步升級

已经没有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