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周潤發在《唐探1900》中飾演僑領白軒齡。\劇照
一九○○年,庚子劇變,義和團與八國聯軍打進紫禁城。而在世界另一端,排華法案的支持者意欲將華人趕出美利堅。這個帶有強烈歧視性的法案,自十九世紀七十年代通過以來,就對當地華人產生了多重壓迫。當時間走向一九○○,華人的境遇尤為艱難。危難之際,中華民族何去何從?這是這次春節檔電影《唐探1900》提出的問題。作為一個成熟的商業電影IP,《唐探1900》難得地呈現了一段被遮蔽的華人史。在賀歲片的序列中,這部電影在合家歡的娛樂性之外,沒有迴避歷史中真實存在的屈辱,對世紀之交華人的命運進行了真實的揭露。這使這部電影超越了商業娛樂片的範疇,而折射出讓人意外的歷史能量。
一九○○年的唐人街是什麼樣子?當時的白人習慣於將唐人街想像為犯罪與病毒滋生之地。《唐探1900》將唐人街描述為煙館、妓院叢生之地。影片發生的地方在舊金山唐人街。在張德彝寫於一八七五年的《歐美環遊記》中,唐人街被稱為「唐人城」,可見其規模之大。早年華人依靠「三把刀」──剪刀、菜刀和剃刀解決生計問題,於是唐人街內開設了不少綢布店、中醫藥房,洗衣店、雜貨店等店舖,形成了一個具有一定封閉性的文化空間。例如當時已相當發達的洗衣業,此後進一步構成亞裔在美國的標誌。亦舒的小說《潔如新》就講述了北美華人洗衣店幾代人的故事,映照出華人在北美的奮鬥史。
華人雖然身處美利堅,但心靈與身體仍然是「中國」的。他們治病依靠中醫師和針灸師,信仰則寄託於關公與天后廟。他們中的許多人,都來自廣東「四邑」。電影中反覆出現的「金山謠」,若不是囿於王寶強所飾演的阿鬼人設,其實更應該用台山話歌唱。「金山謠」在當時的華工中甚為流行,寄託了大量不被人所知的華工血淚心聲。那一代華人移民的處境之艱難,今天的人們難以想像。不僅在修建太平洋鐵路時以比愛爾蘭人低得多的工資付出了大量勞動力,而且他們的勞動安全全無保障。電影中白軒齡與阿鬼的父親等一群華人沒日沒夜地修鐵路,死傷者眾多,但他們的貢獻在很長的時間裏都無人記得。
電影中的謀殺案雖為杜撰,但改頭換面地反映了真實的歷史狀況。當年的唐人街遭遇了非常多的污名,這種污名在一九○○年前後抵達巔峰。例如,一九○○年的唐人街被認為是「黑死病」的發源地之一。舊金山市衞生局認為唐人街中大量的老鼠屍體滿足「黑死病」的出現條件,其中都板街的環球酒店甚至出現了一位病故的華人房客。由此,華人被視為瘟疫的傳播者,遭受大量歧視乃至驅趕。在《唐探1900》後半段的法庭辯論中,我們也能看到這種對華人的指控。只是電影對歷史進行了一定的處理,將「黑死病」變成了一樁謀殺案。然而背後皆出於對華人的誣陷。
《唐探1900》四兩撥千斤,用幽默化解了歷史的沉重,但在白軒齡及其兒子白振邦、晚清重臣費洋古、革命黨人鄭仕良三人的故事線中,依然隱藏着歷史的銳度,以及對歷史的關懷。雖然相對於革命黨人,費洋古被塑造為歷史的反面人物,但《唐探1900》揭示了保守派的複雜性。大廈將傾,大清這艘船即將沉入海底,奉旨緝拿革命黨人的費洋古合上雙目之前,將「救中國」的希望寄託在革命上。面對革命,白軒齡無奈道出:「你們的革命離我太遠了」。然而他最後卻不得不承認:羸弱的國家無法庇護任何一個國民。白軒齡雖為僑領,富甲一方,但最後成為資本家敲骨吸髓的獵物。影片對白振邦的誣陷,以及對唐人街華人的驅逐,實際上從一開始就是資本家為了侵吞白軒齡全部財產,以更低的價格僱傭華工布下的賭局。面對西方的衝擊與掠奪,原本反對改革的白軒齡幡然醒悟:「救國」的希望,正在於師夷長技。
在電影中,「被侮辱和被傷害」的華人並沒有戰勝帝國主義,表面的歡樂背後是屈辱的底色。而屈辱,是晚清海外華人無法繞過的關鍵詞。在將槍支彈藥運往香港的路上,魔術師金陵福指出:相對於戲法,歐洲的工業、科技才是真正偉大的魔術。這個偉大的魔術,在一百多年後的今年,中國已經實現了。這也是為什麼,當前的中國導演能夠在全球史的透鏡中,真實地直面當年華人在海外屈辱與失敗的歷史。在這個維度上,《唐探1900》構成了一個具有探索價值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