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貧窮是人類夢寐以求的理想,也是全球治理的重點與難題。 1949年中國人均國民所得僅27美元,是當時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70多年來,中國從小規模救濟式扶貧到大規模開發式扶貧,再到新時代精準扶貧,成功實現中華民族發展史上首次整體性消除絕對貧困。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得益於中國建立了人類史上最大、最有效的國家貧窮治理方案。
國家規模的扶貧規劃。 1986年中國成立國務院貧困地區經濟發展領導小組,扶貧工作走向規範化、制度化。 1994年中國政府制定了首個系統性減貧規劃即1994—2000年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畫。進入21世紀,中國先後發布2001—2010年及2011—2020年兩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 2015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布打贏脫貧戰的決定,提出農村貧困人口2020年脫貧目標。 2018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印發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對脫貧攻堅戰發動最後總攻。這一系列宏大規劃,為不同階段的脫貧工作定下了目標,並制定了路線圖。 2020年,中國脫貧取得全面勝利,區域性整體貧窮得到解決。
精準扶貧方略。大規模的扶貧規劃如果以粗放方式實施,很難奏效。 2013年習近平在考察湘西時提出要精準扶貧。精準扶貧首先要精準識貧。中國組織基層首長和職員進村入戶,逐一摸清貧窮人口基本狀況。透過建檔立卡,建立全國扶貧開發資訊系統,確保貧窮資訊精準到村到戶到人。針對貧窮原因,分類施策,透過發展生產、易地搬遷、生態補償、發展教育、社會保障兜底五種方式使一批一批人口脫貧。中國政府同時要求建立貧困戶退出扶貧對象的機制,以嚴格標準引導脫貧戶有序退出扶貧對象清單。從貧窮識別到貧窮治理再到脫貧退出,在扶持對象、計畫安排、措施到戶、資金使用、因村派人、脫貧成效六個環節上做到精準核驗。由此,2020年底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掉貧困縣的“帽子”,12.8萬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村名單。
“三位一體”格局。僅靠政府力量實現脫貧,任務極為艱辛。除了政府之外,中國貧困治理主體也動員了市場和社會力量,形成專項扶貧、產業扶貧和社會扶貧「三位一體」大格局。國家安排專款,透過既定計畫直接幫助農村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並專注於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整村推進、產業扶貧、革命老區建設等。 2012至2020年間,中國各級財政專案扶貧資金累計投入1.6兆。各產業部門透過開展科技扶貧、發展特色產業、發展教育文化事業、改善基礎建設等提升貧窮人口發展能力、改善貧窮地區發展環境。政府推動東西部扶貧協作、加強定點扶貧、鼓勵企業和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扶貧開發。東部343個經濟發達縣市區結對幫助中西部573個貧困縣,307家中央單位定點幫扶592個國家重點貧困縣,全軍部隊幫助4100個貧困村。
各級首長抓扶貧。中國實行「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扶貧工作機制,要求中共各級書記和政府第一部長負責。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統籌制定大政方針,推出重大政策舉措,做好頂層設計。中西部22個省黨政第一首長向中共中央簽署責任書。省級黨委和政府負總責,將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方針轉化為實施方案,抓目標確定、資金投放、監督考核等工作。市級黨委會和政府做好上下銜接、域內協調、督促檢查等工作。縣級黨委會和政府承擔主體責任,書記和縣長是第一責任人,做好進度安排、專案落地、推動執行等工作。鄉和村兩級基層中共黨組織和行政負責人落實落細政策和具體措施。 2013至2020年間,中國累計選派300多萬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蹲點幫扶,打通脫貧攻堅「最後一公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成功走出中國特色減貧道路,7.7億農村貧困人口脫離貧困,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70%以上。中國減貧事業的成就,顯示出舉國體制下貧窮治理宏大方案的效力。在此基礎上,中共中央和中國政府又提出了鞏固脫貧成果、推動共同富裕的任務。這個任務比脫貧工程更艱鉅。我們期待早日見到中國政府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設計與實施同樣宏大有效的共同富裕戰略方案。
作者:王紅嬋(山西大學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