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特稿评论 新加坡學者馬凱碩:拜登政府有些經驗教訓,孤立中國是行不通的

新加坡學者馬凱碩:拜登政府有些經驗教訓,孤立中國是行不通的

“拜登政府從上任之初就非常喜歡說:嘿,我們要孤立中國,我們將孤立中國。但過了兩三年,他們意識到自己做不到……”

在新加坡《海峽時報》播客節目20日發布的專訪中,新加坡知名學者、資深外交家馬凱碩就中美關系、世界地緣秩序等話題發表看法。

馬凱碩表示,他並不認同所謂中美競爭是“新冷戰”的說法,因為與美蘇關系不同,中美聯系密切,競爭也更加激烈。他預測,今年大選不會改變美政府對華施壓的政策走向,美國仍會嘗試各種手段阻止中國崛起,但拜登政府已意識到孤立中國行不通。

他還指出,世界秩序正在發生結構性調整,歐洲應該接受經濟地位下滑的現實,學會與亞洲國家分享權力。他建議英國是時候把常任理事國席位讓給印度了,因為否決權不是為“昨日強國”準備的,英國再也無法建立“日不落”帝國,經濟體量“永遠無法”躋身世界前五了。

馬凱碩接受采訪畫面《海峽時報》播客節目

“拜登政府認識到,孤立中國是徒勞的”

在被問及有人將中美競爭稱作“新冷戰”時,馬凱碩表示,自己並不認同這種說法。

他表示,美國和蘇聯如同生活在兩個完全不同的宇宙,互相沒有任何直接接觸。但相較之下,中美貿易關系密切,而且在很多領域都有聯系,所以情況不一樣。但與此同時,中美競爭也更加激烈。

他提到,蘇聯的經濟規模從來不可能超過美國,美國只是害怕蘇聯的核武器,許多美國人真的相信蘇聯會瘋狂地使用核武器,所以這是一種對核武器的恐懼。

“相比之下,美國人並不害怕中國的核武器,因為中國的核武庫比美國小得多,但中國卻有能力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現在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經濟體了,這就是美國所擔心的。”

馬凱碩說,無論哈里斯還是特朗普當選下一任美國總統,都不會放棄對中國施加壓力,這幾乎是華盛頓的普遍共識。哈里斯可能會延續拜登政府的策略,但特朗普的不可預測性更強。

他認為,美國大約有十年時間來阻止中國成為第一,美國政府已嘗試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但這招沒有奏效。他們還試圖限制中國獲得芯片,效果仍未可知,美國還會嘗試動用各種手段阻止中國崛起。

他提到,一名在中國的美國投資者表示,一切阻止中國電子技術發展的努力都將失敗。

“正如你所看到的,拜登政府從上任之初就非常喜歡說:嘿,我們要孤立中國,我們將孤立中國。但我認為過了兩三年他們意識到了自己做不到。”他說,“所以在我看來,拜登政府是有一些經驗教訓的,那就是試圖孤立中國是徒勞的。”

“英國再也不是日不落帝國,應把常任理事國讓給印度”

當談到“未來二三十年世界面臨的幾個最大挑戰會是什麽”,馬凱碩表示,世界在過去二三十年發生的結構性變化,比人類歷史上大約2000年間發生的還要多。

“讓我舉一個例子。大約100年前,歐洲人可以毫不費力地統治他們殖民的世界,遍及世界每一個角落。”

他說,“當時歐洲是多麽強大。然後我們總是會假設,歐洲將成為世界主要強權。”

“可猜猜後來發生了什麽。1980年歐洲的經濟體量大約是中國的十倍,十倍啊。但今天,歐洲與中國的經濟體量大致相當。等到了2050年,歐洲將只有中國的一半了。”

馬凱碩表示,當像這樣的結構性轉變發生時,世界秩序必須隨之調整並適應,所以歐洲人將會度過一段非常艱難的時期,放棄過去的特權。

“我指的是,他們仍然堅持認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負責人應該是歐洲人,這不是開玩笑嗎。你們又沒有世界上快速增長的經濟體。事實上正如我觀察到的那樣,歐洲經濟相對而言正在萎縮。”

他表示,歐洲需要適應與其他亞洲國家分享權力,英國是時候把常任理事國席位讓給印度了。

他說:“聯合國創始者希望否決權由當今大國掌握,而非昨日強國。顯然,英國已淪為昨日強國,再也無法建立一個‘日不落’帝國了。它的國民生產總值再也無法躋身世界前五了,再也不可能。”

馬凱碩最後提到,由結構性轉變帶來的調整注定會有很多阻力,但最終如果這些歐洲國家明智的話,他們會努力推動在世界上建立更強大的多邊結構,這將為每個人創造一套共同的規則。

“我認為這就是歐洲人應該努力的方向。”他說。

馬凱碩是新加坡著名的學者型外交官,他曾經擔任新加坡常駐聯合國代表,同時也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創始院長。作為長期關注研究亞太及中國社會發展的學者,馬凱碩對中國在脫貧攻堅、應對疫情、氣候變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印象深刻,他曾稱讚中國在應對全球性挑戰方面為世界樹立了“積極榜樣”。

馬凱碩今年6月在阿聯酋戰略研究中心(ECSSR)發表演講時也曾表示,“美國所犯的最大戰略錯誤,就是在缺乏戰略的情況下發起了對華競爭”。

他說,美國認為大約還有十年時間來阻止中國成為世界領導者,因此無疑將利用這段時間加大對華施壓,可是美國依然無法遏制中國。

他強調,中國從蘇聯解體中汲取了經驗,與美國不能接受同級別競爭對手不同,中國並沒有對抗美國等世界其他大國的野心,中國重視的是加強國內經濟社會建設,並改善與周邊國家關系。

他還呼籲美國放棄遏制戰略,與中國展開合作,共同創造一個足夠容納兩個大國的世界。

馬凱碩接受維亞萬采訪畫面

他8月在一檔播客節目中接受印尼前貿易部長吉塔·維亞萬采訪時說,任何兩個大國正常情況下都應該保持“接觸”,但美政界如今面臨著談華色變的糟糕環境。盡管美國企圖通過關稅、芯片法案和制裁等各種手段阻止中國發展,但這種做法既不明智,也無法奏效,因為中國崛起最終將由中國的內部力量決定,外來力量是無法造成影響的。

在觀察者網2023“答案”年終秀上,馬凱碩表示,隨著各方面相對實力的下降,西方應向全球南方國家釋放更多的權力,各國共同參與全球治理。他呼籲西方可以學著與中國開展更多的合作,因為中國創建了許多有利於全球福祉的全球組織,比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卓有成效,金磚國家共同創立的新開發銀行也收獲頗豐。西方另一個明智的選擇是鼓勵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與這些新興機構合作,這樣世界才會變得更加美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