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飞花文摘 【中國如斯】打造智慧社會意識形態研究的交流平台

【中國如斯】打造智慧社會意識形態研究的交流平台

人工智慧作為一項前沿科技,一方面受到意識形態的滲透與塑造,另一方面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思維模式及價值體系,進而對既有的意識形態帶來挑戰。
世界經濟論壇發佈的《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指出,人工智慧在產生虛假資訊、操縱輿論以及可能帶來的意識形態風險是2024年全球面臨的最大風險之一。利用人工智慧技術產生的假訊息影響選舉,算法推薦系統基於使用者偏好加劇意識形態的分化和對立,某地區資通電軍網路戰聯隊實施網路認知戰和輿論戰進行跨區域攻擊。 “智能社會與意識形態”已成為人們亟需關注的領域。 Web of Science資料庫顯示,近三年有多達300篇文獻關注此領域,而中國知網資料庫中,僅有10餘篇文獻關注此領域,可見中國對這個領域的研究剛起步。
“智能社會與意識形態”涉及世界變局、國之大者、民之安寧。山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自2021年開始關注此一領域,聯合校內外學術機構與學者,致力於打造“智慧社會與意識形態”領域的學術交流平台,推動“智慧社會與意識形態”的研究。該院院長任定成教授擔任Cultures of Science雜誌特邀編輯,組織7篇涉及“智能社會與意識形態”的學術文章2021年9月發表於該刊第4卷第3期。 2021年12月和2022年11月,該院線上主辦了第一屆和第二屆“智慧社會與意識形態”工作坊。 2024年9月,該院與中國科學院《科學與社會》雜誌編輯部在太原聯合主辦第三屆“智慧社會與意識形態”工作坊。
Cultures of Science 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創新策略研究院主辦、Sage出版公司出版的英文國際學術刊物。第4卷第3期發表了山西大學和太原師範學院學者的6篇論文和1篇評論,回顧和前瞻人工智慧的一些哲學和社會問題。其中,3篇論文從涉身智能與機器智能的關係上,分別前瞻了機器智能及其道德與理解力的未來發展問題。另外3篇則聚焦於人工智慧應用中的負面效應和規約問題。任定成在評論文章中指出,智能社會已見端倪,及早思考和研究智能社會的形態、特徵、運作方式和機制,以及它與非智能社會的交替、過渡和銜接,將是十分有吸引力的話題。
2021年第一屆“智慧社會與意識形態”學術工作坊,來自30多所大學和研究機構的100餘位學者和研究生在線上參加會議。與會者圍繞5個專題報告和15個專題發言,就人工智慧的可解釋性與意識形態、智能社會中的認知不公正、哲學智慧與AI治理全球協作、演算法時代的意識形態與情感政治、智能社會中可能的典範轉移等議題展開討論。這些議題觸及智能社會的核心議題,為後續的研究提供了啟發性的思維與方向。
2022年第二屆“智慧社會與意識形態”工作坊,有30多所大學和研究機構的90餘位學者和研究生在線上參與。與會者就人工智慧的奇點憂慮、人工智慧時代勞動關係面臨的挑戰、智慧社會與科技治理、智慧革命與共同富裕的相關性等相關議題發表見解,交流想法。
2024年舉辦的第三屆“智慧社會與意識形態”工作坊,來自中、俄50所大學和研究機構的70多位學者與研究生參加線下交流討論。來自不同研究領域的與會者,聚焦“智能社會的意識形態新論域與新論述研究”、“人工智慧技術對社會和文化的塑造研究”兩個議題,就智慧社會對意識形態領域研究帶來的巨大變革進行探討。這種跨界的思維碰撞,為各領域適應智慧社會發展提供了新的啟示。
4年來,山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聯合相關學術機構和學者共同努力,團結了一群同好者,吸引了數百人關注這個領域,開展跨學科交流,促進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拓展意識形態研究的新領域,協助年輕學者和研究生的成長,初步建立起一個開放、友善、多元的學術交流平台。相信該院將持續努力,推動核心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的聚焦、研究範式和研究綱領的形成,為建立成熟穩定的智慧社會意識形態研究學術共同體做出新的貢獻。
作者:曹 璐(山西大學副教授)
張飛龍(山西大學講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