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11月4日1時24分,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着陸場成功着陸。中圖: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返回艙着陸瞬間。下圖:神十八乘組準備出艙。
11月4日1時24分,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着陸場成功着陸,現場醫監醫保人員確認航天員葉光富、李聰、李廣蘇身體狀態良好,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介紹,0時34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發出返回指令,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軌道艙與返回艙成功分離。之後,飛船返回制動發動機點火,返回艙與推進艙分離,返回艙成功着陸,擔負搜救回收任務的搜救分隊及時發現目標並抵達着陸現場。返回艙艙門打開後,醫監醫保人員確認航天員身體健康。
在天宮空間站工作半年多,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突破多個「首次」。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在軌期間開展了百餘項科學實驗和試驗,進行了兩次太空出艙作業,還首次在中國空間站進行了「太空養魚」實驗。據報道,航天員們收集了水樣、魚卵等實驗樣本,這些樣本將隨着神舟十八號一同回到地球,為中國科學家研究脊椎動物在太空生活提供數據支撐。
此外,神十八乘組分別在5月和7月完成兩次太空出艙任務,完成了空間站空間碎片防護裝置安裝、艙外設備設施巡檢等任務。乘組按計劃完成多項空間科學實驗和試驗任務,他們進行了中國首次在軌水生生態研究也就是「太空養魚」項目,航天員發現斑馬魚在微重力下,表現出腹背顛倒游泳、旋轉運動、轉圈等定向行為異常現象。
東風着陸場高配置迎接
分離前,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在地面人員的配合下,完成了空間站組合體狀態設置、實驗數據整理下傳、留軌物資清理轉運等撤離前各項工作,與神舟十九號乘組完成了工作交接。
據報道,神十八此次返回任務依舊採取的是「空中搜救航天員 地面處置返回艙」的搜救模式。參加任務的有5架直升機:1架指揮機、1架通信機、1架醫監醫救機,還有2架醫療救護機。其中,指揮機加裝了搜索引導系統,主要承擔搜索、指揮、通訊功能,屆時將最先找到神舟十八號返回艙,實現「艙落機臨」;通信機主要負責着陸場與北京指控中心的通信通聯,並與指揮機互為備份。
「這次任務有以下五個方面的重難點,高、寒、黑、沙、障」,神舟十八號搜救回收空中分隊王雯娟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神十八乘組凌晨返回,意味着整個空中分隊要在茫茫的戈壁大漠飛行,極大提高了搜救和飛行的難度。針對這次任務的重難點,各個方面都進行了高配置。設備上,加裝了大功率的搜索探照大燈、紅外光學吊艙,還有配備了雙目夜視儀和四目夜視儀。在人員上,這次的任務機組配備了雙機長、雙機械師,每一架直升機都增設了一名領航員。飛行員的人均飛行小時都在3100小時以上,他們都有着非常豐富的飛行經驗和任務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