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寧在社交媒體X上發布高燃視頻:中國科技飛躍,未來已來。
2月14日晚,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外交部新聞司司長毛寧在社交媒體X平台上更新帖文,發布了一段名為“ 未來已來”(The Future Is Now)的高燃視頻,細數了中國近年來所實現的諸多科技飛躍。

毛寧發布視頻“未來已來” X平台截圖
探索
過去的一年里,中國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樣返回。而神舟十九號乘組展開的出艙活動,更是引發全球多國媒體關注,中國航天員打破了美國於2001年創造的世界最長單次太空行走紀錄,創造了中國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的又一個里程碑。
在地球上,“中國天眼”FAST發現脈沖星數量已突破1000顆,超過同一時期國際其他望遠鏡發現脈沖星數量的總和。此外,中國的氫氧旋轉爆震火箭發動機長時熱試驗取得成功,這不僅突破了氫氧旋轉爆震燃燒室熱防護技術,同時也驗證了長時工作下氫氧旋轉爆震發動機的工作可靠性。

FAST核心陣效果圖 央視新聞
“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中國的月球探索計劃進展順利,載人登月發展穩步推進,近年來已經進行了多次繞月探測和取樣任務,為在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首次登陸月球奠定基礎。
就在近日,中國載人月球探測任務登月服和載人月球車名稱已經確定,登月服命名為“望宇”,載人月球車命名為“探索”。
遠征
去年12月26日,數段據稱是“我國下一代戰機首飛”的視頻畫面瞬間引爆網絡——在殲20雙座型戰機的伴飛下,一架造型科幻、全翼身融合、無尾三角布局的飛機在成都上空呼嘯而過,在湛藍天空的映襯下,顯得分外醒目。同日,還有另一架據稱在沈陽飛行的新機畫面在網絡上流傳,該機體型相對較小。
當時,這一消息並未得到官方確認,但卻引發了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

視頻截圖
如今,伴隨著這些戰機呼嘯飛行的畫面,視頻中寫下的一行文字則猶如“官宣”——下一代戰機劃破長空。
在水面之上,新型兩棲攻擊艦“四川艦”蛟龍入海、“雪龍2”號極地考察船破冰前行、大洋鉆探船“夢想”號正式入列。在南極,秦嶺站建成並投入使用,開啟新時代極地科考新征程。
聯通
在中國引領的“高鐵世紀”中,中國高鐵不斷刷新最快紀錄。試驗時速450公里、運營時速400公里的“全球最快高鐵”——CR450動車組樣車已經發布。這標志著“CR450科技創新工程”取得重大突破,將極大提升我國鐵路科技創新水平和科技自立自強能力,進一步鞏固擴大我國高鐵技術世界領跑優勢。

圖為CR450-AF,由中車青島四方生產制造 央視新聞
當2025年第一縷陽光播灑在伶仃洋上,深中通道蜿蜒伸展,時而騰空躍起,時而遁入海中,宛如“海上鯤鵬”振翅欲飛。這條穿行約24公里、集“橋、島、隧、水下互通”於一體的超大型跨海通道,正在重塑粵港澳大灣區的時空格局。
天山中部,世界最長高速公路隧道天山勝利隧道全線貫通。我國自主研制的“天山號”、“勝利號”硬巖掘進機擔當“開路先鋒”,將穿越天山的時間從原來的3小時縮短至約20分鐘。
智能
憑借著無人匹敵的技術優勢,大疆無人機重新定義了全球民用無人機市場的格局。而宇樹科技出產的機器狗,則開啟了智能機器人應用的新場景。
在2025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上,宇樹科技的機器人在舞蹈《秧BOT》中亮相,在舞台上扭起了秧歌,引發廣泛熱議。人形機器人,推動了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的深度融合。
提到人工智能,進入2025年,最令人感到震撼的,當屬中國人工智能初創企業深度求索(DeepSeek)的橫空出世。
DeepSeek在全球範圍內已引發人們對於人工智能支出的戲劇性反思。DeepSeek日前發布的大模型DeepSeek-R1,用更低的成本和更小的算力規模,實現了足以匹敵美國頂尖AI模型的效果,震撼業界的同時引發多國關注,尤其是美國。

中國人工智能(AI)初創企業深度求索(DeepSeek) 路透社
巨鯨撼躍
當地時間2月5日,德意志銀行發布研究報告稱,DeepSeek的推出,不是人工智能界的“斯普特尼克時刻”,而是中國自己的“斯普特尼克時刻”,這成功粉碎了西方世界企圖遏制中國的幻想。
“斯普特尼克時刻”是美國在冷戰期間提出的概念。美蘇冷戰時期的1957年,蘇聯領先美國,將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送入地球軌道。蘇聯這一科學技術領域的優勢,給美國帶來巨大沖擊。
報告指出,越來越難以忽視的事實是,中國企業開始在幾乎所有行業都處於領先地位。2025年正成為中國超越其他國家的一年,投資界將看到“中國鯨吞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DeepSeek的logo就是一頭鯨魚,而在毛寧發布的這段視頻最後一幕,正是一頭巨鯨震撼躍出海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