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戴着美國總統特朗普、德國選擇黨領導人魏德爾和世界首富馬斯克面具的示威者,14日在慕安會會場外抗議。右圖:美國副總統萬斯14日在慕安會發表演講。\路透社
美國副總統萬斯14日在德國慕安會發表演講,大肆向歐洲「開炮」,指歐洲最大的威脅不是來自外部,而是來自歐洲內部,又批評歐洲壓制言論自由,移民問題已失控,「背棄基本價值觀」。這番言論引發現場一片嘩然,多名德國官員面露不悅。演講結束後,萬斯與德國極右翼選擇黨領導人魏德爾私下會面,再次震驚德國政壇。分析稱,本次慕安會被視為特朗普2.0在歐洲的「首秀」,萬斯這一「下馬威」凸顯美歐無法掩蓋的分歧。
本屆慕安會登場前,美俄領導人12日就如何結束俄烏衝突進行通話。外界普遍期待在萬斯的演講中獲得更多美國在烏克蘭危機上的立場,以及美歐在安全議題上的分歧等信息。然而,萬斯卻對上述問題避而不談,而是直接把矛頭對準歐洲。
拒見朔爾茨 密會極右黨黨魁
萬斯公開表示,歐洲目前面臨的最大威脅「不是來自俄羅斯或中國,而是來自內部」。他批評歐盟國家近年來限制言論及宗教自由、審查社交媒體、未能阻止非法移民;點名羅馬尼亞選舉結果被法院判定無效,瑞典逮捕一名在公共場合焚燒《古蘭經》的男子等,稱這些行為顯示「歐洲正在背棄基本民主價值」。
萬斯在演講中明確反對德國主流政黨長期以來拒絕與極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合作,稱德國的這種所謂「防火牆」機制將重要選民群體排除在政治討論之外。「如果你們害怕自己的選民,美國就無法為你們做任何事,你們也無法為美國做任何事。」
萬斯還拿瑞典「環保少女」通貝里舉例,反駁外界對馬斯克涉嫌干預歐洲選舉的指控,「如果美國民主能夠經受住通貝里10年的抨擊,那麼歐洲民主也應該能承受馬斯克幾個月的批評。」媒體注意到,萬斯演講期間,現場氣氛愈發凝固,「沒有人鼓掌」。
萬斯辦公室14日證實,演講結束後,萬斯當天在下榻的酒店與選擇黨領導人魏德爾會晤約30分鐘,討論了烏克蘭戰爭、德國國內政策和言論自由等問題。但萬斯此前已確定不會與德國總理朔爾茨在慕安會期間會晤。一名了解萬斯團隊做法的前美國官員表示,萬斯「沒必要見朔爾茨,他當總理的日子不長了」。
外媒稱,目前距離2月23日的德國大選僅剩一周時間,萬斯的演講內容和密會魏德爾的舉動,都是「打破德國政治禁忌」之舉,被認為試圖干涉德國大選。
歐洲政界遭衝擊
萬斯的言論引發德國和歐盟不滿。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強調,特朗普政府的世界觀根本不考慮既定的規則、夥伴關係和信任,「無法無天絕不能成為世界新秩序的指導原則」。德國總理朔爾茨明確表示不接受美國對德國大選的干涉,「我們的民主、我們的選舉和我們組成政府的方式不容外部勢力干涉」。德國基民盟主席、大選熱門候選人默茨重申,基民盟絕不會與選擇黨結盟,並強調德國不會允許極右翼勢力進入政府。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表示,萬斯的講話聽起來像是美國試圖「挑起爭端」,呼籲美歐應關注更大的威脅,比如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
與此同時,美國總統特朗普卻大讚演講「非常精彩、很受歡迎」,歐洲對萬斯所提的言論自由、移民等問題「必須小心」。馬斯克讚揚萬斯發表了一番「讓歐洲再次偉大」(MEGA)的演講,並轉發了呼籲萬斯擔任「歐洲主席」的帖文。
萬斯的演講在歐洲政壇引發廣泛爭議,特別是他對歐洲民主的批評,被認為是特朗普政府對美歐關係態度變化的最新信號,或將進一步加劇美歐盟友之間的緊張關係。《衛報》指出,跨大西洋鴻溝正在加深,美歐不僅僅是對俄羅斯持不同看法,還在「價值觀」和「民主」等更深層次問題上存在巨大分歧。(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