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中国新闻 粗制滥造抄袭成风已成微短剧之殇
公益广告

粗制滥造抄袭成风已成微短剧之殇

  场景简单、表演刻板、穿帮频繁;洗稿抄袭,抄同行、抄长剧、抄网文,剧情同质化严重……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观看一批微短剧发现,“重回”“重生”“总裁”“战神”等关键词频繁出现在微短剧剧名上,并且这些微短剧从故事框架到人物设定,从服化道设计到台词细节,都在相互“还原”和挪用。评论区,关于同质化严重、粗制滥造的问题屡遭观众诟病。

  受访专家指出,微短剧凭借其小体量、快节奏、低成本的特点迅速崛起,成为视听内容领域的新力量。但随着市场的蓬勃发展,围绕微短剧的质量问题、版权乱象也日益凸显,从简单的“复制粘贴”到复杂的“高级融梗”,侵权行为屡见不鲜。若无法摆脱“流量至上”的桎梏,行业恐难长远健康发展。唯有回归创作初心,鼓励精品创作,建立行业自律机制,视频平台加强版权监管,微短剧方能真正成为“小而美”的文化载体。

  表演刻板镜头穿帮 

  制作粗糙频惹争议 

  记者观看多部微短剧发现,大量微短剧的拍摄场景极为简单,往往局限于几个固定的室内场景或简陋的户外场地,室内场景可能就是一个普通的出租屋,没有任何精心布置的痕迹;室外场景常常是随处可见的街道、公园,毫无特色可言。一些古装微短剧,本应展现宏大的历史场景和精美的建筑,实际呈现的却是几个简单搭建的道具和粗糙的背景布。

  表演刻板也是一些微短剧的共性:演员们只是在机械地背诵台词,缺乏对角色的深入理解和情感投入。在一些情感冲突强烈的场景中,演员的表情和动作都显得十分生硬。比如在某部“霸道总裁”题材的微短剧中,演员对于霸道与深情的诠释过于表面,让记者感觉十分出戏。在另一场哭戏中,演员只是干巴巴地挤出几滴眼泪,面部表情没有呈现出丝毫悲伤。

  短剧导演张明(化名)介绍,微短剧的制作成本通常低至每集5000元,部分剧组甚至“5天拍完100集”,主演日薪仅2000元甚至更低,场景多为固定影棚内的简易布景。

  “许多微短剧的后期剪辑也十分粗糙,画面的衔接不流畅,常常出现跳帧的情况。转场生硬,音乐和音效的搭配也不合理,声音时大时小,严重影响观众的观看体验。在一些动作场景中,剪辑的节奏完全无法展现出动作的精彩,让人看得一头雾水。”张明说。

  穿帮镜头在微短剧中屡见不鲜。记者注意到,有的古装剧中,演员身上的现代配饰不经意间露出;在一些反映现代生活的微短剧中,背景中的车辆或建筑明显与剧情设定的时代不符。比如某部号称是民国背景的微短剧,剧中人物竟然使用手机而且还是现代款式的手机。

  另据张明介绍,有微短剧原著背景设立在高中,编剧仅将高中改成大学,具体内容完全不变,导致观众看到大学期间还设置主科考试、月考排名等出戏桥段。

  道具、服装不用心也是微短剧常被吐槽的点。

  在天津读大学的宋海前段时间看了一部微短剧《再借××》,他发现演员多为不出名的网红和素人,女主的背景是首富之女,但无论是女主的服装,还是女主父亲的手机道具等都非常简陋、令人出戏。

  “还有《皇后××》这部古装微短剧,皇后头饰是塑料花,宫廷地毯上竟然印有现代商标,剧中使用的‘古董’茶具是某电商平台上的廉价塑料商品。”宋海吐槽道。

  洗稿抄袭屡见不鲜 

  微短剧同质化严重 

  除了粗制滥造外,洗稿抄袭是微短剧创作的另一槽点。

  记者观看近期引发热议的两部微短剧发现,短剧A主打职场逆袭题材,讲述了一位初入职场的小白,凭借自身努力,一路披荆斩棘,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在职场站稳脚跟并收获爱情的故事。其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塑造细腻,播放初期备受好评。然而没过多久,短剧B横空出世,主角同样是初入职场的新人,面临的困难如出一辙,从被同事刁难、项目被抢,到关键时刻凭借神秘“贵人”相助扭转乾坤,甚至连主角与恋人相识相知的场景细节都相似。

  某阅读平台曾起诉某微短剧制作方擅自使用其文学作品的内容。在这起案件中,微短剧制作方在未获得平台授权的情况下,直接使用了原著的故事主线、背景设定、情节架构、人物设定等。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部分微短剧为了快速吸引观众,会将比较火的电视剧的核心情节进行压缩和部分重构,修改主角名字和剧名,然后进行拍摄,情节不会有大的出入。例如经典长剧《回家××》45分钟剧情被某微短剧拆解为11个反转点,台词高度相似。

  “因为微短剧拍摄成本低周期短,最新的剧作只要稍有热度就会被立马修改删减剧情进行拍摄,比如电视剧《九××》《花××》都被改编成了微短剧,有的甚至不止被改编一次。”这名业内人士说。

  记者还注意到,在某部微短剧爆火时,同期会出现多部同类型短剧。比如前后脚上线的《逆袭××》与《重生××》,有观众评论称,这两部微短剧的分镜和台词雷同率超过70%。

  宫斗爆款短剧《黑莲××》爆火后,同一套路剧本拍了至少4个版本,甚至主演本人也会参与同质化的其他雷同短剧的拍摄。有观众评论:“换主演的《庶女××》,剧中梗相同就算了,连场景、台词甚至镜头的相似度都高达99%。开篇嫔妃在雪里跳舞冻死的场景,我起码看了三版。”

  上述业内人士介绍,随着AI技术的普及,部分微短剧制作团队开始利用算法生成剧本,通过替换关键词、调整叙事顺序等方式来规避抄袭风险。例如,某平台短剧使用AI改写《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下一篇

已经没有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