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飞花文摘 【越南風采】從薄罉說起
公益广告

【越南風采】從薄罉說起

.江客

擁有千萬粉絲的美國油管美食網社Sonny Side在其Best Ever Food Review Show頻道上曾介紹一種在堤岸華人區的街邊小吃,主要材料是糯米粉,加水糖油開成粉漿後在鍋中烘煎,接著放花生碎芝麻,再用剪刀剪成一塊塊。

小時候曾見過這種小吃,但不知叫何名字。幸好視頻鏡頭掃過小吃車時,看到上面三個用油漆寫的中文字:「齋薄罉」。

為何是「齋」?原來薄罉分為鹹甜兩種,前者放蝦米蔥花,但記憶中毫無印象,甜的反而是不陌生,也許在下孤陋寡聞?

薄罉,也寫作薄鐺或薄撐,源自廣東省,是一種古老的傳統點心,應該是當年越華先輩從廣東帶到越南,就像如今所剩無幾的藥煲咖啡,據聞澳門的勝記咖啡仍然喝得到,在堤岸似乎只剩下首都街市(現稱馮興街市)那一間才算「正宗」。

我想像Sonny Side這類網紅一定認為薄罉或藥煲咖啡是越南「土產」,正如這裡有些越南餐館賣的煎糕(Bot Chien),其實就是越華潮裔的炒粿。

還有一種到處流動的老廣麵車,在北軍入城前曾是西貢人宵夜的好選擇,依照華人的標準,固定的麵車才好吃,流動式除了方便外(送到府上,用完後前來收碗筷),應該難以比較。

然而越南人就喜歡流動麵車,稱之為「敲麵」(Mi Go),因為麵車抵達某區,賣者就會手持竹片敲擊,讓食客聞聲而至。

曾幾何時,經營「敲麵」已換成清一色的越人,大多數來自中部。儘管仍然保留流動式經營,但敲擊聲蕩然無存。至於味道,不少回國尋找往昔風味的越僑品嚐後都大失所望。

福建米黃簡直是「脫胎換骨」還放了西洋菜,而其靈魂伴侶蒜茸水好像不知所蹤,實在很懷念我們滿市的福記!

最後是令在下念念不忘的椰絲綠豆烤餅,放在平底圓鍋裡烤製後切成多塊三角形擺賣。在堤岸第五郡鴻龐街就有一家這類餅店,店主莊永發十幾歲就推著車子賣此餅,沒想到四十年後漸入佳境,居然開店批發零售,日進斗金令人稱羨。

漫畫對白

我雖不會說中文,但我祖父遺傳下來的美食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下一篇

已经没有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