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屈穎妍表示,做好報道的關鍵,就是記者一定要盡力去到現場。
「我很久沒在香港看到這種深度報道了!」香港知名專欄作家、資深傳媒人屈穎妍昨日在研討會上分享道,有了網絡之後,「速食」新聞太多,也有人開始用AI寫稿。前線記者跑到前線去獲取第一手的、未出現在現時AI數據庫的信息,並予以深度報道,在這個時代就顯得更加難得。「要是年輕人有機會參與這樣的報道,我覺得這是吸引他們加入記者行業的好機會,我要是年輕人,肯定第一個報名。」她希望這樣有溫度、有高度的深度報道,能點燃年輕人入行的那團火。
讓讀者感到貼身
屈穎妍表示,做好報道的關鍵,就是記者一定要去到現場,而非坐在辦公室問AI;一些國際新聞通常讓讀者感覺很遙遠,所以報道亦要讓讀者感到貼身,例如從香港人的視角去報道。
還有本地新聞,也要多關注與大眾切實相關的內容。她舉例,現在黃牛猖獗,普通人根本買不到演唱會門票、球賽門票,像謝霆鋒演唱會門票被炒到十幾萬元。這種犯罪行為大家都知道,警方、主辦方也清楚,但一直解決不了。而媒體人應該曝光這種利益鏈,推動問題的解決,這是記者的社會責任。「如果年輕人想做記者,這種為社會發聲、幫助他人的信念就是支撐他們的動力。」
對於好報道的傳播效果,屈穎妍表示,現時政府大力宣傳反詐,反詐效果要好,就一定要讓人有感覺,「最好的警惕就是讓人害怕」。她認為傳媒可以和警方合作,將內容整合,印成資料或者拍短片,讓大家了解詐騙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