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納德·特朗普有一個關於新多極世界的宏大規劃:在烏克蘭實現和平,穩定台灣問題,然後將國防開支削減一半,避免美國最終陷入一場債務危機。
特朗普比他的任何一位前任都更加清楚地向公眾解釋了自己的計劃與理由。歐洲領導人和媒體對特朗普及其主要助手的表態感到震驚,並不是因為特朗普傳遞的信息不夠清晰,而是因為他們拒絕接受。美國的前附屬國與這個新世界秩序毫無關系。
2025年2月18日在沙特阿拉伯開始的美俄談判,預示著一份將超越烏克蘭戰爭的協議。
“我想與外國首腦舉行的首批會談之一,就是同中國的習近平主席和俄羅斯的普京總統說:讓我們把各自的軍事預算削減一半。我們想讓他們少花很多錢,我們也會少花很多錢,我知道他們會這樣做。”特朗普2月13日對記者表示。

特朗普當地時間2月18日在海湖莊園舉行新聞發布會。 視頻截圖
據俄媒報道,中國領導人將出席今年5月9日在莫斯科舉行的二戰歐洲戰場勝利80周年慶祝活動,特朗普也可能會出席。中國時政網站觀察者網(guancha.cn)在2月19日發表的評論文章猜測,特朗普可能會提出舉行一場“新雅爾塔會議”。歷史上,羅斯福、丘吉爾與斯大林1945年參加的雅爾塔會議勾勒了二戰後的國際秩序。俄羅斯政府官員也曾暗示,特朗普可能會去莫斯科。
美國總統2月18日在海湖莊園對記者的講話,引發了西方主流媒體的憤怒評論。“今天我聽到(烏克蘭有人說),‘哦,我們沒有被邀請(參加周二的美俄會談)’。好吧,你們已經打了三年了,你們早該結束這場戰爭。你們本來就不應該開始這場戰爭,你們本來可以達成協議的。”
俄羅斯當然是直接擴大軍事沖突的一方。但特朗普顯然是指,澤連斯基拋棄了《新明斯克協議》的框架(在一個中立的、主權獨立的烏克蘭保障俄裔族群的自治)。接受了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數千萬美元資助的“政客”(Politico)網站也譴責特朗普在“呼應克里姆林宮的說辭”。
但特朗普不為所動。他在海湖莊園談起了與俄方在沙特的討論情況。“他們談的很好。俄羅斯想做點什麽,他們想停止這場殘暴的野蠻殺戮。”
最初的雅爾塔會議對於蘇聯控制範圍內的中歐國家與東德來說是一場災難,但歷史具有借鑒意義:大國將談判設定條件,而小國則被安排到“小孩桌”,正如德國《世界報》2月16日評論的那樣。
《愛麗絲夢遊仙境》中的柴郡貓除了留下一張笑臉外,已經被徹底遺忘。而英國人——正是時任首相鮑里斯·約翰遜在2022年年初協助破壞了和平談判——除了留下他們刻薄的幽默感之外,早已從談判桌上消失。

在澤連斯基陷入與特朗普的“口水戰”後,英國首相斯塔默“力挺”澤連斯基 英國新聞聯合社
《經濟學人》以“塔列朗”為筆名的評論作者在2月19日痛心疾首地寫道:
“世界上的許多國家非常大方地承認了烏克蘭與它的歐洲夥伴們所蒙受的羞辱。這樣的模式很早以前就出現過:在結束越戰的巴黎談判中,南越的代表在哪里?當美國終於開始同塔利班對話時,阿富汗傀儡政府的統治者在哪里?現在,忠實的澤連斯基先生又在哪里?代理人幾乎總會落得這樣的下場……如果烏克蘭人足夠聰明,他們應該開始悄悄地咨詢申請加入金磚國家組織的事宜了。先排隊吧。”
在莫斯科舉辦一場三方峰會的前景還遠遠談不上確定,但如果最終召開,其議程將大致如下:
1.在烏克蘭實現停火,俄羅斯永久控制已經占領的土地,包括頓涅茨克、盧甘斯克等俄族核心省份的大部分地區;在烏克蘭舉行新的選舉,澤連斯基幾乎肯定會下台;一部分歐洲與英國的維和部隊可能獲準進入烏克蘭,考慮到歐洲可供調遣的軍隊太少,並不足以造成麻煩,而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已經宣布,相關維和人員不會受到北約的共同防御條款保護。
2.迅速結束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鑒於特朗普寧願將美國的天然氣(價格約是俄羅斯的兩倍)賣給俄羅斯也不願恢覆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因此,是否能恢覆俄羅斯天然氣的市場供應是一個需要談判的問題。
3.與中國達成穩定台灣地位的協議。這可能達不到一份新《上海公報》(1972年構成恢覆中美外交關系的條約)的要求,但足以讓雙方都滿意。
4.像1986年里根、戈爾巴喬夫在雷克雅未克達成的協議那樣,開始核軍備談判。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雁默在2月19日的文章提到,特朗普對台灣地區的主要目標是將台積電的獨門絕活技術帶去美國,這家公司制造了全世界90%的先進芯片(4納米及以下)。
雁默注意到,特朗普提及對台灣地區出口到美國的芯片加征100%的關稅:“特朗普也知道對台積電課稅沒有意義。畢竟,台積電處於絕對壟斷的地位……再多的稅,也只是讓客戶分擔而已。而目前台積電先進制程芯片最主要的買家多是美國客戶。”
這位專欄作家還說,特朗普的意圖是迫使台積電在美國多設幾家工廠(經過多年拖延,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即將投產),或者將台積電與陷入困境的美國芯片制造商英特爾合並,實際上是要求收購台積電的技術。
從美國國家安全的角度來看,這是非常合乎邏輯的:如果中國大陸統一台灣,美國不想看到最先進的芯片供應將來自中國。
美國國務院網站上周刪除了關於“美台關系”概況介紹中的一句話,即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雁默認為,這是一個討價還價的舉動,“美國國務院刪除‘不支持台獨’的表述,是對中國大陸的一種談判姿態”。如果真是如此,這是一個聰明的談判舉動。
蘇聯解體後形成的單極世界秩序在2022年3月走到了盡頭,當時拜登總統宣布俄羅斯經濟將被“腰斬”,俄羅斯領導人將被迫離開克里姆林宮。2022年10月,美國實施了對華科技管制,一位知名美國分析師(喬丹·施耐德,Jordan Schneider,美國咨詢公司榮鼎集團中國事務高級分析師、ChinaTalk播客和時事通訊創始人,觀察者譯注。)形容,這是“美國主動對中國科技產業大部分領域進行“卡脖子”的一項新政策——其目標就是扼殺”。
拜登模仿邁克·科里昂在第一部《教父》電影末尾所做的努力全部失敗了。俄羅斯的經濟非但沒有崩潰,反而實現了增長,其武器彈藥產能超過了北約國家之和;中國則找到了繞過美國管制措施的方法,生產出自己的高端芯片和創新型人工智能系統。
美國國務卿馬克·魯比奧在1月30日為美國主導的單極秩序獻上悼詞:“對世界來說,存在一個唯一的單極大國是不正常的”,他告訴采訪者梅根·凱利。“單極秩序是一種反常現象,是冷戰終結的產物,但最終你會回到一個多極世界的狀態,在地球的不同地方出現了多個大國。”
作者:大衛·保羅·戈德曼
美國經濟學家,《亞洲時報》副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