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不好好吃饭,肚子小精灵抗议,就不开小火车,食物就没法消化了。
儿子:妈妈,错了。帮助消化食物的不是小精灵,是我们的胃液。
妈妈:天黑黑,太阳公公也下班了,你们也该进房睡了。
儿子:妈妈,那是因为地球自转,另一面朝着太阳,所以这一面天黑了。
妈妈:赶紧睡觉!圣诞老人只给睡着的小孩送礼物。
儿子:妈妈,礼物是真的,但圣诞老人其实都是大人假扮的啦!
儿子:妈妈,你知道什么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吗?
妈妈:呃,我想一下,待会告诉你……
儿子:你不会又要偷偷去百度吧?
打脸事件天天上演,以至于我的脸皮也磨厚了,不得不甘拜下风,承认忽悠不了孩子了。
爸爸不服气,跟哥哥挑战足球知识谁懂得多,侃侃而谈“足球起源于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齐国,当时把足球名为蹴鞠,到了明朝才没落”,结果,哥哥悠悠地接道:“其实,希腊人和罗马人在中世纪以前就玩一种足球游戏,称为哈巴斯托姆。”
见爸爸语塞,哥哥继续反问道“爸爸,你知道为什么所有球类运动里,足球最受欢迎吗?因为只有足球最符合人类血液里流淌的原始狩猎情结,那种追逐猎物的战斗状态,让大家疯狂。”
一个回合下来,爸爸就败走麦城,再也不敢在儿子面前炫耀了。
最哭笑不得的莫过于,当爷爷跟哥俩开玩笑说——“你们是妈妈在医院里捡回来的,不听话就送回去。”
哥哥义正言辞地反驳——“爷爷你错了,宝宝是爸爸妈妈的精子和卵子结合变成的受精卵。”
年幼的弟弟也在一旁附和——“没错,受精卵要妈妈子宫里住十个月,然后宝宝才能生出来。”
爷爷脸瞬间尴尬成七彩,我却在心里偷笑:现在的孩子“懂太多”,分分钟碾压成人!
上可开怼天文馆,下可纠正博物馆,转个身还能教育全国首富,质疑人教出版社。
去年,西藏拉萨一位家长带孩子去天文体验馆参观时,男孩一眼就发现了介绍长江三号的视频却放了长江五号的图片,而且关于长江五号的分离顺序也都是错的。
这下可把男孩气得够呛,直接开怼“这都是什么!全是错的”,气鼓鼓丢下一句“啥也不是”就走了。
视频发到网上,作为官方的中国军工出面肯定了孩子,表扬小朋友专业知识杠杠滴,是展馆弄错了。馆方也赶紧出面回应,感谢男孩的指正,表示认真听取建议并立即修改,不会再让此类乌龙事件发生了。
原本嘲笑孩子乳臭未干,不懂装懂的网友,集体被啪啪打脸打得生疼。谁说小屁孩就不能有大学问呢?
同款“牛娃”还有来自河北的4年级学生小田,在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时,别人走马观花,他却较起劲来。
直接向妈妈提出“碑刻上刻着‘陕西藩署增置颜柳碑记’字样,下面‘清光绪十七年’后的括号里标注为1689年,光绪是清朝倒数第二个皇帝,他1875年继位,1898年开始戊戌变法,咋可能出现1689年。”
初生牛犊不怕虎,小田同学不仅没有畏惧博物馆的权威性,反而大胆质疑,向工作人员提出纠错意见。好在,意见很快得到了馆内工作人员的答复,并且发文表达了感谢。
看似害羞的小田同学,在面对记者的采访,却无不骄傲地说:“我天生喜欢读历史,至今,我已把《上下五千年》通读了5遍。这个暑假,我手边的历史书是《二战全史》。”当记者邀请他讲几个历史小故事时,小田信手拈来,大方地讲起了隆美尔和蒙哥马利的故事,其中包括伍尔德里奇等一连串长长的人名,可谓是如数家珍。
同样被10后的优秀啪啪打脸的,还有全国首富钟睒睒名下的老牌企业——农夫山泉。
杭州文一街小学五年级学生柯子朔,在某次科学课作业中,发现农夫山泉瓶身上画着的“松雀鹰”有错误。为此,他还查阅资料,找出确凿的铁证,写了一篇文章,向“权威”叫板:“松雀鹰在中国最北的记录是辽宁旅顺,离长白山还差八九百公里路。松雀鹰只有五根翼指,而矿泉水瓶上的猛禽却有六根翼指,并且比松雀鹰更加明显。再仔细对比,头部的形态特征也不一样。”
敏锐的观察力,主动认真探索,科学求真的精神,赢得了网友的一致点赞。
而作为被小屁孩暴击的大企业,农夫山泉不仅诚恳承认错误,还给柯子朔所在的学校奖励了价值一万元的图书卡,邀请他前往水源地参观游览。
别小瞧10后的较真,每一份较真背后都包含着这代孩子骨子里的思辨能力。
《羿射九日》的故事,我们从小读到大,从不曾觉得有问题,但有位火眼金睛的小学生却读出了破绽——“前一段提到‘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下一段又说后羿‘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怎么蹚的?”
让这篇在语文教材中出现了几十年,未曾被修正过的课文,得到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官方回应——“用词不恰当,下一个版本会修改。”
因为随时随地,他们无意间展露出来的知识储备都有可能惊艳众人。
如今,四五岁的孩子,嘴里冒出自转、公转,宇宙、黑洞等抽象名词已经不是新鲜事,六七岁的孩子就懂天气,知星体,把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典故说得头头是道,八九岁的娃已经可以眉飞色舞地跟你讨论人生哲学、环境生态、历史人文、生物医学。
当我们这头调侃着“我这个年纪还在打酱油”时,那头,00后已经用他们浩瀚的知识储备,“教育”这个世界——“嘿,别小瞧我们!”
最近我在小红书刷到一个话题:“不聊学习时,儿子让我感到陌生”。
这份博主妈妈分享自己跟孩子的聊天,不聊不知道,一聊吓一跳。平日里自己认为吊儿郎当,学习不怎么给力的儿子,知识储备却让妈妈诧异。
首先,青春期的儿子居然懂得告诫妈妈“管住嘴,少叨叨,因为叨叨会造成我的逆反”。这个青春期亲子关系紧张的根源,家长都得磕育儿书才知道,男孩用一句话就给总结了。还能顺势安抚妈妈“什么时候该学,什么时候该休息,我心里有数。”
事实上他确实也做到了,尽管一上车就摇头换脑听音乐,看起来不务正业。但干正事时,“50个单词,用时11分钟”背完了,用行动向妈妈表明“我心里有数。”
随后,不经意地聊天中,还能向妈妈介绍如何用半音辨别日本音乐中的小二度,分享自己改编的小曲,区分印度音乐、非洲音乐、意大利歌剧……
而这些说得妈妈一愣一愣的音乐知识,却不是课堂上学的,纯粹是考音基时自己感兴趣,就去B站上观摩、听曲总结的。
除了音乐,打开话匣子的男孩,还天南海北侃起来。从霍金的预言,到中医的神奇,再到秦始皇的求丹之路……你不知道他到底在哪里了解的这些知识,正如你不知道他的知识储备还有多少你不知道的惊喜。
让这位当妈的忍不住感慨——“我突然觉得我完全不了解每天和我朝夕相处的儿子,他的喜好、他的兴趣、他的优势,全部淹没在每天枯燥的学习里。”
这件事在网上引起热议,当这位妈妈还在担心自己的孩子对玄学话题感兴趣,祈祷他“收心回归中考”时,许多人站出来现身说法,替少年发声——
“回看这一路,我发现最重要的我没有学到:如何认识自己,如何成为自己,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与世界相处。成绩真的是过眼云烟。”
“当他开始思考这个世界的规则和规律,他会逐渐思考为什么有的人活得好,有的人活得不好?慢慢的,他对这个世界的思考和认知会高于大多数孩子,这种思考和认知对他的一生的影响会非常大,他会总结身边的人与事,他会观察学习周围的同事是如何成功的。认知这个东西远比考上985和211重要。”
网友们的留言让这位妈妈也禁不住反思,在不聊学习的时候,儿子并没有自己所认为的那么一无是处,相反,他处处都是闪光点。
他并不是对学习本身不感兴趣,只是对眼前被逼学的这些东西不感兴趣。
在某个领域,眼里有光的他,其实光芒万丈,熠熠生辉。
当我们还沉浸在鸡娃、升学、内卷的焦虑中时,目光所及,只能看到成绩、排名、大学,以及让我们痛斥学习不够努力,整天不务正业的孩子。
却不知道,这群看似不起眼的“小小少年”,在“不是正业”的赛道上,已经用让人诧异的速度成长成我们难以置信的模样。
在B站,从小爱打游戏的Vita君,游戏打出了心得,进而开始学编游戏,后来学而优则教,上传教学视频,教大家学编程。火爆程度,连苹果公司CEO库克,都曾专门在微博上,向他送来祝福和肯定。
来自深圳艺术学校的“Vicky宣宣”,上数学课时灵感突袭,刷刷刷地冲回家,用四个旋律创作出来的歌曲,风靡全网,仅B站播放量就超过了1000w,数学老师留言,全力支持她追逐音乐……
“不务正业”、“沉迷无意义的爱好”、“毕业即失业”,被身边考研、留学摔在后面的无业游民“何同学”,躲在宿舍废寝忘食地捣鼓视频,以一期《我做了苹果放弃的产品…》的视频,喜提微博热搜、B站热门第一、知乎热榜第一,迅速火“出圈”,获得与苹果CEO库克的线上视频对话的机会,受到了人民日报等数家官方媒体关注并报道。
这些孩子,他们在校内可能表现平平,成绩平平,看似泯灭众人,但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对喜欢的事物钻研到极致。点燃热爱,再微弱的光,都能燎原星火。
就像前面质疑农夫山泉的那个孩子柯子朔,能够目光如炬地发现广告上细微处的错误,全凭对鸟类的一腔热爱,以及深入研究。
当知道孩子痴迷鸟类时,柯爸爸不仅没有反对,还立马给儿子订阅了《博物》《自然科学》,并且利用周末陪他四处观鸟。
即便当专家说,可能农夫山泉在设计的时候注重艺术效果,所以图案不准确。柯爸爸依旧支持孩子的质疑,陪他查询资料,从书上找到了一些技术化加兼容关键性辨识特征的好例子,证明“艺术效果和科学准确是不冲突的”。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顶住压力,坚持自我的判断。
“别人家孩子”的背后,是“别人家父母”的轻推,让他们拥有勇往直前的勇气。
新时代的这代孩子,在国际上被称为“阿尔法一代”“α世代”(Generation Alpha)。作为在互联网中成长起来的原住民,知识随处可得,思辨能力却难得。
与其挤破头冲在独木桥上抢学位,不如陪伴孩子寻找挚爱的兴趣点,培养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引爆孩子的求知欲,那么成功的道路就不仅仅局限于好大学好工作。
编辑丨羚羊,人类幼崽观察家。
题图来源丨《小太郎一个人生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