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位于印尼首都雅加達的東盟秘書處總部。在這裏,我們即将對話本期節目嘉賓――東盟秘書長高金洪。高金洪秘書長期待如何深化雙方務實合作成果?他對地區和平穩定有何看法?全球性挑戰日益複雜,中國與東盟應該如何把握大勢,排除幹擾、共享機遇、共創繁榮?讓我們一起在對話中尋找答案。
王冠:尊敬的高金洪秘書長,非常高興能在這裏見到您,歡迎您做客中央廣播電視總台《高端訪談》。
高金洪:非常感謝給我這個機會。
王冠:高博士,我研究了您過去幾年關于中國―東盟關系的一些主要講話和演講。您看,這是我的調研成果。我發現在幾乎所有的演講中,當描述到中國和東盟國家的友誼和情誼時,您都用到了兩個詞:“具有實質”和“充滿活力”。我想您選擇這兩個詞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高金洪:從過去三十多年的實際情況來看,東盟與中國合作夥伴關系的發展表明,經過幾十年的共同努力,雙方關系保持了強勁的動力和充沛的活力,并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果。所以我認爲這兩個詞能很好地概括東盟國家和中國之間關系的本質。
王冠:中國―東盟對話關系已經建立三十多年,您認爲未來将如何發展?在中國―東盟未來關系論壇上,您提到中國和東盟之間存在64個合作機制,這在東盟及其夥伴中是最多的。這是真的嗎?
高金洪:這個數字是正确的。東盟與中國之間的64個合作機制涵蓋東盟共同體的三大支柱和東盟的互聯互通,範圍非常廣泛。從整體上看,在我們的11個對話夥伴中,東盟與中國之間擁有最多的合作機制。
王冠:從外部來看,西方和全球範圍内其他的一些國家對中國―東盟合作的性質有許多不同的描述。作爲東盟秘書長,您會如何描述這種關系的性質?
高金洪:我認爲我們必須看到實際情況,用事實來說話。首先,中國和東盟有許多層面的、涵蓋不同領域的合作;其次,是合作的深度,你可以看到雙方有更多的交往、更多的互動。歸根結底是我們一起做了什麽,我認爲這一點很重要。
東南亞國家聯盟,簡稱東盟,成立于1967年8月8日,是一個由東南亞十個國家組成的地區合作組織。自成立以來,東盟緻力于促進成員國之間的合作與發展,以及維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中國與東盟國家地緣相近、人文相通,友好交往源遠流長。自1991年中國和東盟建立對話關系以來,雙方不斷深化政治互信與務實合作,在經貿、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創新、人文交流等多個領域碩果累累,中國已連續16年穩居東盟第一大貿易夥伴之位,東盟也連續5年成爲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
随着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的實施,雙方合作前景更加廣闊、聯系更加緊密,爲亞太和全球樹立了合作共赢、命運與共的典範。
王冠:習近平主席曾表示中國―東盟關系已成爲亞太區域合作中最爲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範。
高金洪:我認爲這個說法很有道理。雙方貿易量已經說明了問題。這意味着我們一直有着大量的貿易往來,涵蓋了所有商品和不同的經濟合作領域。其次是投資。多年來中國一直是東盟的第二大投資來源國。投資對東盟來說很重要,因爲能夠幫助東盟創造就業機會。第三是旅遊合作領域,這是人文交流合作的一部分。多年來有很多中國遊客來到東盟國家。另外,我們還建立了航空的互聯互通、鐵路的互聯互通、港口的互聯互通、民心的互聯互通。我認爲這一切都能體現東盟和中國緻力于深化合作。
王冠:談到貿易額,您認爲中國和東盟之間的貿易爲何如此突出?這說明我們雙方在經濟上有哪些互補性呢?
高金洪:我們之間的貿易額還在增長,有數據佐證,但我認爲這個數字不會止步不前,會繼續增長。如今,東盟擁有超過6.71億人口,在印度和中國之後排名第三,而且還在增長。其次,我們受惠于各種各樣的機會,包括相近的地理距離。與此同時,我們有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這對貿易、商界人士非常重要,他們可以好好利用這樣的機會。同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也是支持雙方之間持續開展貿易的另一個機會,将會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
2024年10月10日,第27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在老撾萬象舉行,宣布實質性結束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3.0版談判,并發表聯合聲明。
中國―東盟自貿區是中國第一個對外商談和建立的自貿區,也是東盟的第一個自貿區。自2002年啓動建設,2010年建成,2015年升級爲2.0版。
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自2022年11月啓動,曆經近兩年,旨在拓展新興領域合作,加強标準和規制互融互通,促進貿易便利化及包容發展,進一步提升區域經濟一體化水平。雙方正加快推進後續工作,爲2025年簽署升級議定書做好準備。不遠的将來,中國―東盟經貿合作将打開嶄新篇章。
王冠:您能否大緻描述一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3.0會是什麽樣子?以及在哪些領域将會有全新的、令人驚喜的投資和貿易機會?
高金洪:自由貿易區協定3.0涉及各個領域,特别是在電子商務等非傳統領域會有更多合作機會。随着數字經濟的增長,中國和東盟會進一步加強在這方面的合作。目前我們正在推進東盟十個成員國之間就數字經濟框架協議進行談判。再次強調,随着數字經濟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我們還必須關注其他新興領域,包括正在增長的綠色經濟和藍色經濟部門。我們還要關注農業領域的發展潛力。我們的合作始終是互利共赢的,彼此間優勢互補。把雙邊自由貿易區協定升級爲3.0版将更有益于雙方的企業,将促進貿易便利化、減少雙方之間的貿易壁壘,也将推動東盟和中國之間商業往來的現代化。
王冠:談到互聯互通,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在東南亞已有多個項目落地,例如雅萬高鐵、中老鐵路、金港高速公路等,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您多次提到,期待看到《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之間形成協同效應,您目前看到效果了嗎?
高金洪:是的,協同效應已經在發生。互聯互通是東盟的重要優先事項。這就是爲什麽我們提出《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當然,我們很快将會有新的規劃。
王冠:是指《東盟共同體2045年願景》嗎?
高金洪:沒錯,是《東盟共同體2045年願景》。在這個二十年願景下,我們将有四個新的戰略計劃,其中之一将是關于東盟互聯互通的。但說回到具體的項目,我認爲真正的項目是指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公共産品。例如雅萬高鐵,這是一個公共産品,惠及印度尼西亞民衆、東盟民衆,以及來印度尼西亞旅遊的遊客。同樣的情況還包括柬埔寨的金港高速公路。老撾也修建了快速鐵路,我們現在可以乘坐火車從萬象到琅勃拉邦,目前有許多會議在琅勃拉邦召開。我們乘坐火車前往隻需要幾個小時,現在非常方便。所以我認爲我們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将東盟國家連接起來,将東盟與中國連接起來。
王冠:秘書長先生,我想與您聊聊您到訪中國的經曆,您多年前起就數次訪問中國。中國的變化、中國人民和中國文化,給您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麽?哪些讓您産生了共鳴?
高金洪:從機場到市中心的路上,我看到中國整潔、綠色、安全,這都是發展帶來的成果。中國多年來的變化令人驚歎。近幾年我在中國看到的,和我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訪問中國時看到的相比,有了很多變化。我認爲這些變化背後意味着大量的工作。任何發展都需要大量的辛勤工作。所以我認爲中國的變化并非魔術,而是中國領導人和中國人民辛勤工作的結果。國家的發展需要投入大量精力,需要有傑出的領導力、大量的資源投入以及人民的艱苦努力,中國就是例子。
王冠:您訪問中國時,每到一個地方,通常都會先去當地的大學,有時還會向當地領導詢問是否可以增加更多的交流項目,派遣更多的東盟學生到中國,或者中國學生到東盟交流。您爲什麽這樣做呢?
高金洪:青年是東盟地區的未來,也是中國的未來,青年是未來的領導者。因此,我們必須投資于我們的青年。今天,東盟青年人口約占東盟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因此,我認爲我們必須關心重視青年,無論是在東盟還是中國。我必須推動東盟的公共外交。訪問中國時,我希望能讓中國青年更加了解東盟,鼓勵他們與東盟國家交往,因爲年輕人之間的合作很重要。未來需要靠他們來推動和平、合作和發展。因此,我認爲青年之間建立關系非常重要,應該盡早開始。
王冠:談到領導力,習近平主席提出了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以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我們攜手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進程中,您如何看待習近平主席提出的這一系列倡議和理念?
高金洪:的确,我們擁有共同的未來。我們的未來在于确保長期和平,我們絕不能把當下的和平視爲理所當然。東盟與中國是命運共同體,這也是習近平主席希望看到長期和平的原因,我相信這一點。其次,我們不應把繁榮視爲理所當然。經濟發展、增長和轉型需要不斷創新、反思和領導,探索如何繼續投資于經濟,使經濟持續增長惠及民衆。因此,共享繁榮一向是我們共同的議題。東盟和中國開展了大量的貿易,合作共赢,這符合共享繁榮和共創未來的理念。第三,這關乎我們生存的地球。我們需要思考,要留給後代怎樣的未來?我想再次強調的是,隻要我們能夠緊密合作,環境議程上是可能實現共赢的。因此,我們應當歡迎中國增加綠色投資,歡迎中國更多參與東盟的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項目,包括将垃圾轉化爲能源的解決方案。我知道中國在這方面技術經驗豐富。此外,我們也應該關注人民。政府間、企業間的合作固然重要,但人民是領導者最放在心上的,人民的利益是中國和東盟的核心。東盟是一個以人民爲中心、以人民爲導向的地區。因此,爲人民謀福祉始終是東盟的優先事項,我相信對中國也是如此。這一切的實現都有賴于夥伴關系,我們無法單獨應對。今天的一些全球性問題需要更多的合作以及國際和地區級别的協作。因此,東盟和中國攜手共建命運共同體非常重要。我認爲習近平主席提出這一理念非常有遠見。
王冠:秘書長先生,您參與創辦了兩個智庫,分别是亞洲經濟論壇和亞洲信仰發展對話。您也創立了柬埔寨大學,并特别設立了傳播與新聞學項目。此外,您還創辦了柬埔寨東南亞電視台,它成爲了東南亞地區一家主要的新聞機構。是什麽驅動您創辦這些機構?
高金洪:這些都是我在柬埔寨政府工作時除公職之外的“副業”,我爲此傾注了很多熱情。我本身要做的事情很多,但這些額外的事業是爲了支持國家的發展。我設立大學是想要培養柬埔寨的年輕人,我認爲我們能夠給年輕人的最好的禮物就是教育。在媒體方面,确保人們獲取正确的信息非常重要。我認爲講好故事非常重要,我們需要思考如何确保人們獲得正确的叙事和信息,因爲我們生活在信息時代,甚至是信息過載的時代。我在早年所做的是把我的精力投入到能夠對柬埔寨社會作出貢獻的事業中,算是對柬埔寨年輕人的一種投資。
王冠:秘書長先生,印度尼西亞外交政策協會創始人迪諾・賈拉爾博士曾說,中國―東盟人民之間的交流應該有四個“D”,即持久性(Durability)、深度(Depth)、密度(Density)以及深切的感情(Dearly),這建立了心與心的聯系。您認爲基于無論是地理上的、民族上的還是血緣上的相近性,中國人和東盟國家人民之間天然的親近感能成爲我們進一步發展人文交流的良好基礎嗎?
高金洪:東盟和中國是近鄰,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我們在陸地、空中、海洋――不僅僅是海洋,還包括河流――都是相連的。我們可以選擇朋友,但不能選擇鄰居。所以我們要共同努力。回顧曆史,多年以來,我們擁有曆史聯系、文化聯系,現在還擁有日益加強的經濟、政治和安全聯系,我們需要在這些方面共同努力。我們幾乎在所有合作領域都有共同利益。這一點反映在我們的合作機制上。每年開展的活動、項目和計劃數量龐大。我認爲我們應保持當前的合作水平。同時,我們一如既往建設性地應對挑戰。我們做到了這一點,我相信未來我們的關系也将以最富活力的方式繼續得到發展。
王冠:東盟秘書長先生,感謝您接受我們的專訪。
高金洪:感謝你們。
東盟秘書長高金洪在接受總台專訪後題詞――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感謝貴台的采訪。祝願貴台不斷取得成功!
東盟秘書長 高金洪
王冠:在專訪中,高金洪秘書長表示,中國―東盟合作成果令人矚目,爲11個國家的20多億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成爲亞太地區最具活力、最富有實效的合作典範。高金洪秘書長強調,期待東盟與中國繼續共同維護地區長治久安,構建日益緊密的命運共同體。
總策劃丨慎海雄
總監制丨範昀 李挺
監制丨申勇 王躍華 張勤
總制片人丨潘林華 劉舸 王健
制片人丨陰麗萍 趙蘊潔
記者丨王冠
攝像丨鄭浩 劉宇浩
策劃丨顧雪嘉 徐碩
編導丨胡炜炜 高雨杉 沈霖 劉莎莎
外聯丨張凡
配音丨姚宇軍
新媒體丨宣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