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悲觀情緒正在美國社會彌漫。美國《華爾街日報》和全國民意研究中心3月開展的一項聯合民調顯示,在1000多名受訪美國成年人中,80%認為自身經濟狀況不佳,將近50%預計明年情況更差。此外,78%的調查對象對子女能過得更好沒有信心,這一比例達到1990年開始這項調查以來的歷史最高。
“心情糟透了!”——這是許多美國人的普遍抱怨。曾經“山巔之城”帶來的無限榮耀如何墜落至此?
沒有獲得感,何談希望?近來,多家美國銀行接連“爆雷”,美國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美聯儲下調美國今明兩年GDP增長預期。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公司以及高盛集團也對美國經濟前景表達了擔憂。美國標普全球公司認為,經濟疲軟以及銀行業帶來的干擾都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影響美國就業市場。一邊是物價持續飛漲,一邊是就業市場走軟,美國民眾如何能不悲觀?
沒有安全感,何談希望?當下美國社會,亂象層出不窮:毒品屢禁不止,美國疾病控制中心最新數據顯示,美國吸毒過量死亡人數已連續3年超過10萬;槍擊事件頻發,僅2022年一年,美國就有近4萬人死於槍支暴力;基礎設施破敗,今年2月俄亥俄州有毒化學品列車翻車事故,揭開美國國內基礎設施破敗真相,也引爆美國民眾不滿情緒……所謂“超級大國”的背後,是不斷加大的貧富差距,是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是持續惡化的社會不公,是一連串難以根治的“美國病”。
沒有認同感,何談希望?美國政治活動家埃茲拉·列文指出,美國堆積如山的社會經濟問題背後,是長期以來金錢政治作祟和政府對民意充耳不聞:政客們熱衷於鞏固權力並報答金主,普通民眾的呼聲和訴求卻被視為“雜音”。《華盛頓郵報》和馬里蘭大學聯合調查顯示,美國人對民主的自豪感急劇下降,從2002年的90%下降到2022年的54%。生活在一個政治失能、治理失靈的國家,美國民眾如何能不悲觀?
自詡“民主燈塔”“人權衛士”,美國卻無法給本國民眾帶來希望。這樣的美國,卻依然熱衷於給別人做“教師爺”,難道不是最可笑之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