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子
全球出現去美元趨勢,美元主導的國際金融大廈開始動搖。印度外交部4月1日宣布,印度和馬來西亞已同意用印度盧比進行貿易結算。巴西政府早前亦表示,已與中國達成協議,不再使用美元作為中間貨幣,而是以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而在印尼舉行的東盟各國財長和央行行長正式會議,其中一個議題是討論如何減少金融交易對美元、歐元、日圓和英鎊的依賴,轉向以當地貨幣結算。
美國企業家埃隆.馬斯克在推特稱:“這是嚴重的問題,美國的政策過於強硬,使其他國家都想拋棄美元。”直言快語的馬斯克指出了美國和美元的痛點。更透徹一些,全球去美元趨勢,與其說是“政策過於強硬”,還不如說是美國霸淩、美聯儲太過功利。總之,美國過度消耗國家信用,美聯儲粗暴壓榨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價值。這不僅讓各國感到焦慮,也動搖了國際經濟秩序的基礎,倒逼各國去美元,以確保各國金融市場的穩定,降低美元不穩定帶來的損失。從印度、巴西和東盟各國財長和央行行長的去美元舉措看,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對美聯儲貨幣政策或“大水漫灌”或“粗暴加息”的極端行為帶來的損害可謂刻骨銘心。
美聯儲“大水漫灌”,瘋狂印鈔時會使美元貶值流向全球,熱錢湧來或帶來短暫的經濟繁榮,卻也容易造成泡沫,并催生難抑的惡性通貨膨脹。當然,無底線的貨幣寬鬆政策,在刺激美國經濟增長的同時,也會導致美國通貨膨脹,讓消費為主的美國失去經濟動能。在此情勢下,美聯儲又會通過“粗暴加息”抑制通脹,導致美元升值,造成全球貨幣貶值資金外流,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金融市場受到的衝擊最大。釀成國際金融市場動蕩的美聯儲加息讓發展中國家深受其害,本周期的美聯儲極端政策則使發展中國家金融市場承受更大風險。
西方發達經濟體也受美聯儲極端貨幣政策反轉帶來的貨幣貶值和通貨膨脹之害。美國矽穀銀行和簽名銀行以及歐洲的瑞信突然“爆雷”,更暴露了美歐金融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并給全球金融市場帶來了不確定性。雖然美聯儲和財政部迅速救市緩和了危機,但也凸顯美聯儲貨幣政策存在的結構性矛盾,榨取美元國際儲備貨幣剩餘價值的政策已到極限,到了風險無處不在和隨時“爆雷”的地步。
“去美元化”成為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降低風險的現實選擇。值得關注的是,以沙特為首的產油國,則使石油美元機制變得鬆動。中國和沙特已經簽署了重大的石油合作協議,包括內地一家石化公司引入沙特阿美作為戰略投資者,兩國還合作建設石化和煉油綜合體,為中沙石油交易使用人民幣結算打下了基礎。
去美元中心化,既是美國濫用美元的結果,也和美式霸淩脫不了關系。美國將美元武器化的做法令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逃離美元。在全球化時期,美元促進了全球貿易和金融交易,但是,現在美國出現反全球化的趨勢,并且在俄烏衝突爆發後,利用其掌握的國際金融交易系統對俄羅斯進行金融制裁,凍結其國家和企業財產。很多國家擔心自己未來可能也會遭受美元打擊,因此,在國際金融和貿易中出現了各種繞開美元進行交易的方案。
當美國成為全球化的領導者時,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確實發揮了重大積極作用。當美國奉行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將美元武器化時,美元的建設性嚴重損減──而對國際金融秩序帶來規則性剝奪的不確定性。雖然美元地位依然高居其他貨幣之上,但美元大廈的基礎已經動搖。全球貨幣新秩序短期內或難以形成,但新的趨勢已經初見雛形,發展中國家或抱團采取新的貨幣結算方式以規避美元,發達經濟體也在籌謀新的國際貨幣機制。
只有堅守全球化理想,堅持開放共贏實踐且有足夠戰略實力支撐的國家,才能在國際金融治理新秩序中發揮建設性作用。就此而言,人民幣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