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娱乐时尚 沈鐵梅攜川劇《李亞仙》亮相西九
公益广告

沈鐵梅攜川劇《李亞仙》亮相西九

  圖:三奪梅花獎的沈鐵梅(右)本月來港獻藝。

  三奪梅花獎的「川劇女皇」沈鐵梅本月聯同重慶市川劇院、成都市川劇研究院的藝術家來港獻藝。4月28日、29日,沈鐵梅將與另一梅花獎得主王超在西九戲曲中心大劇院帶來有「中國《茶花女》」之稱的高腔大戲《李亞仙》,讓觀眾現場細味溫婉典雅的蜀調川音。沈鐵梅日前接受大公報記者採訪,講述自己如何在古戲新探中,結合傳統與當代,重新演繹淒美的中國經典愛情故事。\大公報記者 徐小惠

  《李亞仙》由著名戲曲作家羅懷臻編劇、戲曲導演謝平安執導,為重慶市川劇院改編自明代傳奇《繡襦記》和同名川劇傳統戲的古裝新戲。故事講述歌伎李亞仙與上京應試的書生鄭元和一見傾心,但由於身份懸殊,先遭鄭元和的父親棒打鴛鴦,後因鄭元和高中狀元更進一步拉遠二人距離。全劇分5場戲,訴說這段戀愛故事的波折以及李亞仙堅守愛情的情操。整體表現手法結合傳統與創新,細膩地塑造出李亞仙敢愛敢恨的形象。

  川劇兼收南北文化

  沈鐵梅相信這次在港演出會為觀眾帶來既傳統又有當代性的作品。她認為,中國戲曲在近600年到800年的演變發展過程中,始終是因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作為京劇大家沈福存的女兒,沈鐵梅從小受父親的影響,從事川劇藝術40餘年。「我母親是唱川劇的,但我13歲前學的是京劇。當時我覺得川劇唱的聲音不好聽,鑼鼓的聲音也特別大,再加上川劇的鄉土氣息特別重,不如京劇、崑曲那麼規範。」她坦言,自己一度在內心之中看不起川劇。「但是後來我從事了川劇以後,慢慢發現了川劇藝術兼收南北文化為一體的魅力,既有南方戲曲的細膩,又有北方戲曲的粗獷,手法極其豐富,個性極其明顯,辨識度很強。」在這個從不喜歡到喜愛川劇的整個過程,她一直在思考如何讓戲曲有戲有曲,如何讓戲曲能被人接受。在沈鐵梅看來,戲曲的曲,一方面是它本來的劇種,另外也需要人去演唱。「人如何演唱能凸顯川劇藝術的魅力,是我這40年在傳承和發展當中的思考。」

  「當初做《李亞仙》這個戲的時候,我們就在考慮,如何能做到古戲新傳。」沈鐵梅認為當下觀眾喜歡劇情發展節奏快,搭配視聽效果,再加上劇種的特點,「我們這個戲在改編後的特點是聚焦,將故事集中在李亞仙和鄭元和的主線。另外在結尾上我們做正悲劇處理,在編劇時考慮到我聲腔藝術特點,用悲劇才會產生更大的震撼力和張力。」

  喜劇手法創作悲劇

  在《李亞仙》中,沈鐵梅以及一眾主創以當代的全新視角審視這段青樓女子與貴公子之間的古典愛情故事,「二人最終因為地位懸殊分道揚鑣,這就是生活,就是社會。」但同時她又強調川劇本身的傳統,「川劇的特色是在平靜中見波濤,以喜劇的手法創作悲劇。」此外,沈鐵梅透露,今次作品保留傳統戲曲的布景和服裝特色之餘,會加入聲腔和川劇表演藝術的創新元素,分外富時尚氣息,一新觀眾耳目。

  時隔8年再度來港,沈鐵梅表示很期待這次和西九文化區的合作,她將香港視為展示川劇的國際前沿的平台,因此非常看重。「好事多磨,這次在西九戲曲中心這個嶄新的舞台展現川劇藝術,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她認為,「香港花這麼大的物力人力做戲曲中心,充分體現了香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自信、關愛,我覺得我能在這個舞台演出感到非常榮幸與高興。」

  除《李亞仙》外,重慶市川劇院亦帶來川劇折子戲專場,由沈鐵梅帶領一眾川劇名家,演繹多齣經典劇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演出訊息

中川翔子擇日嫁翻版竹野內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