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選之人》政治幕僚劇的外衣之下,有著家庭與工作的平衡,同志出櫃和家人的隱晦和解,性與性別的意識……,這些看起來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就像影集中芳婷對老公家競說的話:「這些都是很小很小的事情,可是這些很小很小的事情,都跟台灣的未來一樣重要。」
/
圖片來源:Netflix 提供
那些很小卻很重要的事,看似不起眼,但如果我們沒有重視它們,那便如滴水穿石,即使堅若磐石的關係,總有一天也會被消磨殆盡。
很小的大事1|雙薪伴侶的工作家庭平衡:我們的需要,同等重要!
圖片來源:劇照素材取自《人選之人——造浪者》劇照。
這段引起許多共鳴的對話,人稱「教科書級別的對話」、「終於在戲劇中看到有不只是情緒性的宣洩,而能理性對話、好好表達需要的訴求」,如此理性而清晰、平等而真誠的對話,正是雙薪伴侶的我們需要的對話。
心理學博士Jennifer Petriglieri在《雙薪家庭進化論》著作中,訪談113對踏入婚姻的伴侶,深度分析每個家庭、每對伴侶有著不盡相同的生活樣貌與難題,發現新婚蜜月期、新手家長期、人生下半場是雙薪家庭的三大轉捩點。看似生活中有太多無法預期的事件,但其實從大數據來看,多數伴侶都有許多共通難題,也有著共通的解方。
圖片來源:《人選之人——造浪者》劇照。
技巧1:共同協商|一起面對問題
如影集中,芳婷和老公說:「這是我們兩個人的事情,我們可以來討論」、「當我跟你說我想要什麼的時候,你不要假裝接受,然後又做不到。我希望我們兩個人之間是溝通,不是敷衍。」
針對談話內容的引導,簡單詢問對方的狀況,增加溝通的順暢度。站在平等而真誠「討論」的利基點上進行協商或分工。
技巧2:雙重主要模式|嘗試看到彼此的重要
芳婷和老公坦言:「我沒有不願意付出,我只是不喜歡我的付出變這麼理所當然,然後,我在你心裡這麼不重要」、「我想要工作,我想要你明白我們兩個人的工作一樣重要。」
以雙方的立場、觀點進行討論,讓雙方感覺到被重視。討論工作與家庭平衡的議題時,須深刻的意識到兩個人的人生(自我實現、興趣、自我價值等)同等重要。在如此的深刻認知下進行協調安排,寧願兩人都稍有妥協,而盡可能不要大量犧牲某一方。
技巧3:避免末日四騎士|小心溝通的毒藥
在影集中,芳婷和老公家競溝通時,她在座位上、眼神接觸上,都是真誠、幾乎沒有武裝或指責,而是真實而平穩、溫和而堅定地表達自己的狀況。
呼應書中所提到,避免出現輕蔑、批評、防禦、漠視的態度,以達有效溝通。
溝通末日四騎士
- 輕蔑:模仿、嘲弄、諷刺、翻白眼、冷笑,例如「對~對~就你最厲害、好棒棒」
- 批評:批評對方的行為、外表、說話方式,例如「你講話顛三倒的四誰聽得懂啊」
- 防禦:憤怒、反擊或做無辜狀,例如「既然你都這樣講,那我也可以說我很委屈、很犧牲啊!」
- 漠視:關閉溝通管道,例如「你爽就好」、「你想怎樣就怎樣」
圖片來源:《人選之人——造浪者》劇照。
很小的大事2|同志向家人出櫃:隱晦的肯認,也是融冰的第一步
影集中文方的哥哥意外離世,從此替文方在家中緩和氣氛,創造微妙溝通機會的「中間人、助攻幫手」不見了。哥哥的離開,文方對爸爸想法的模糊想像,彷彿一道隱形的牆;甚至,文方承擔了更多外人的期待,一句句「這個家中沒有男丁了,文方應該要負責傳宗接代」,更像是一把把利刃刺進文方心中。
當文方從覺得不被認同,到從媽媽口中得知爸爸其實用很隱晦的方式,默默支持著自己,再到終於鼓起勇氣詢問爸爸是不是可以帶「重要的朋友」回家吃飯。爸爸回答:「他們家沒飯喔」,接著爸爸卻露出懊悔又彆扭的表情,硬是再擠出了一句「我們家有飯。」
圖片來源:《人選之人——造浪者》劇照。
研究發現,華人不喜歡起衝突的特性,使得同志常面臨家人「溫和型恐同」,「默言寬容」或「略過」的策略。同志即使已經出櫃,仍為了保護家人與親友的面子,而努力在家庭中表現得「正常」。
華人習慣較為隱誨、檯面下的溝通方式,手足常成為「第三方」擔任重要的協調與溝通角色,具備「衝突改造」的效果,成為上一代和同志子女之間的橋樑,避免彼此正面衝突,穿針引線傳達兩者心意、蒐集同志相關資源給上一代,同時也與同志手足傳達上一代默默的愛。
很多同志在等「父母也願意和自己相談」的時刻。不只是同志要向家人出聲,家人也要釋出友善的訊號,彼此才能「共同完成」出櫃的歷程。
圖片來源:《人選之人——造浪者》劇照。
如果,我們關心政治、我們努力工作,是為了要改變,讓生活變得更好。那麼,我們更不該忽略,因為正是這些很小、很小的事情,組成了我們每一天的生活、每分每秒的日常。
(作者:蕭子喬,原文編撰:蔡季葦、蕭子喬、陳世芃)
(本文授權轉載自「雞湯來了」,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