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訊】反修例事件發生至今第四年,律政司最新回覆本報查詢稱,「特別職務組」去年已就警方提交的反修例公眾秩序個案作指示,目前只餘數宗尚待跟進;司法機構數據顯示逾九成案件已審結,餘約200宗待排期或開審(見表)。警方早前正檢視7000多名被捕人的案件,至今未交代有多少結案。有社工事隔3年多終獲通知取回證物,但警方沒明確表明「結案」與否。立法會議員張欣宇手上有約170個案已取回證物,相信形同結案,警方「唔係冇做嘢」,另一議員狄志遠批評當局未交代處理進度屬失信,影響復和,二人同倡分批交代進展。
明報記者 梁敏琪
警:按證據嚴重程度徵律政司意見
律政司表示,就警方提交因反修例引起的公眾秩序案,特別職務組去年作指示,如是否檢控被捕人、控罪或是否需進一步調查等。該組其後收到的案件,均是與已提供法律意見的事件相關個別案件,或是其他不屬公眾秩序的案件,已盡快處理及與警方保持聯繫,目前僅數案需跟進。警方未有正面回應被捕者案件進度,重申會按證據、案件嚴重程度等徵詢律政司意見,決定處理方式。
年約30的Alan(化名)2020年元旦遊行於銅鑼灣涉非法集結被捕,首次報到已有警員主動稱可取回保釋金、不用定期報到,但被檢衣物、電話及背囊一直存放警署。每當大批被告被帶上法庭或社交媒體提醒有人在別處嘗試登入,他就會想起案件,「係咪(警方)偷偷哋login(登入)我手機?」他偶爾會感「唔舒服」、「有啲嘢hold(存放)喺人哋度」,但律師說如提出取回證物反令人覺得「身有屎」,只好作罷,加上有一同被捕者離港,令他曾萌移民念頭。
有被捕者取回證物 稱警未言「結案」
今年4月,他終獲通知可取回3年多前放下的證物,其間簽署過核對財物的表格,但沒有關於案件進度的文件,也沒人說「結案」二字,「覺得就係保留追溯權利、唔代表無事」。事到如今,他已轉換心態,對案件「無感」,「有交代當然好,話畀人聽你到底想點,但要接受好多嘢就係咁不了了之」。
2020年7月1日被捕的前區議員朱江瑋則在今年5月取回證物,負責警員曾稱「唔會再繼續調查」,形容「我簡單問、佢又簡單答」,亦有朋友未獲明確說法,相信內部沒有一套做法,僅視乎前線警員。對於當局曾稱會在2月、3月交代處理進度,他心態一直是「聽住先啦」,如今證明「好明顯冇做到、(警方)唔覺得要清楚交代」。
張欣宇:警方不同隊伍說法不一
張欣宇表示,接獲約200個反修例相關個案冀重新申請回鄉證,當中有約170人已取回證物或結案,觀察到警方不同隊伍說法不一,但「拎得番個人物品都唔大機會開番case(案件)」。他認為反修例事件「歷史上好重要」,社會亦關注,建議政府分批交代情况,「講出嚟其實都無妨、畀人知道其實有進展」,亦要加派人手盡快處理。狄志遠稱,官員回應追問時僅稱「盡快」,案情簡單個案「睇唔到點解要拖兩三年」,「你做咗幾多咪講幾多」。他說,近日亦有裁判官批評審訊延誤,對被捕人不公,「最痛苦係唔清唔楚,就算要坐(監)都坐完」,「社會始終有個心結,不利復和」,如政府釋出善待年輕人的善意,亦可改善形象。
港大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說,案件懸而未決對被捕人人生規劃甚至家人情緒都有影響,「檢控唔知幾時會嚟」,甚至有人因而離港,如及早處理大家都有新開始。社工陳虹秀認為,被捕者「唔會特別同人講」,社區缺乏系統支援,但案件「唔知幾時完」令人不安,「係咪一旦被人拉過,我就要提心吊膽、唔知擔心到何年何日?」
警方提供最新有關反修例的被捕數字僅截至去年12月31日,稱有10,279人被捕、2910人被檢控,較去年4月底多一人被捕及60人被起訴;另據本報統計,至少18人今年內被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