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訊】現時只有強制入院且有使用刑事暴力傾向的精神科病人,在出院時才適用「有條件釋放」安排,即出院後須遵守特定條件,其餘大部分病人,包括非強制入院者屬無條件出院。本報昨報道,過去5年醫管局精神科入院人次中,約兩成屬強制入院。港府正檢視「有條件釋放」機制,有立法會議員關注機制改善方向為何,醫衛局副局長李夏茵昨透漏,正研究如何在社區向「有條件釋放」病人提供更多支援。
李夏茵昨在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稱,擔心部分有精神健康需要,或有暴力傾向者因自願入院而未獲「有條件釋放」機制涵蓋。她透露正研究如何在社區向獲「有條件釋放」出院者提供更多支援,又提到部分病人家屬不了解何謂精神病、病人何時需要求助等,認為相關病人出院後或不適宜回家。她強調政府非常重視市民精神健康,惟相關問題亦涉及社會風氣和教育等,須多角度為市民提供全方位照顧,相關議題不應「過度醫療化」。
指相關議題不應「過度醫療化」
鑽石山荷里活廣場月初發生謀殺案,立法會選委界別議員江玉歡質疑,局方日前稱案件與精神科人手資源無關的說法屬過早「落閘」。李夏茵稱,涉事精神病患一直遵從流程覆診,亦有接受社區支援服務,當局紀錄亦似乎不涉人手不足導致照顧上有疏忽。
政府2013年曾做全港精神健康普查,議員林素蔚關注會否再做,以識別「隱形患者」。李夏茵稱已委託大學為指定年齡層的市民做精神健康調查,相關計劃自2019年開始,除了已公布針對6至17歲年齡層的報告,盼今年內能收到針對15至24歲,以及60歲或以上群組的報告,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將因應報告的結果研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