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余有价值,回收,则要有推动力。
为推动转废为能,环境保护署与多个部门合作,试行在部分公共屋邨装设智能回收桶,收集厨余,其非接触式设计乾净卫生,且能自动除臭,不但不影响屋邨环境,部门更加入诱因,让街坊藉回收储积分、换礼品。
乾净无味 方便卫生
智能回收桶使用方便,只须扫描「绿绿赏」会员二维码,顶盖便会自动打开,市民随即可将厨余放进回收桶。
回收桶内置重量和容量水平感应器。当放进回收桶的厨余重逾100克,顶盖会在20秒后自动盖上;当内桶即将满载,系统会自动发送手机信息,提醒屋邨管理和清洁团队更换内桶,防止厨余满溢。
此外,回收桶更具备除臭装置,能定时喷洒除臭剂,分量和频率更可按实际需要调校。环保署强调,会把回收桶放置于空旷户外地方,尽量不对居民构成影响。
回收储分 兑换礼品
回收并统一收集厨余,对改善环境卫生也有裨益。
环保署高级环境保护主任(减废及社区回收)唐乐勤表示,公共屋邨居民普遍会把厨余和其他家居废物弃置于后楼梯的垃圾桶,当厨余累积便有臭味,整个楼层也受影响,应用智能回收桶收集厨余有助改善情况,也可令垃圾房和垃圾收集点更乾净。
减少废物、改善环境,回收厨余好处多多,而为进一步推动市民参与,环保署更为回收引入奖赏。
环保署项目主任(减废及社区回收)冯子荣指,市民可藉回收厨余累积「绿绿赏」积分,并在指定公共屋邨礼品兑换机或「绿在区区」任何回收点兑换日用品或食品,例如面食、香米、芥花籽油等。
推动参与 扩展计划
有屋邨居民大赞安排一举数得,既可解决厨余太多的问题,也令市民有动力参与环保。
为期18个月的公共屋邨厨余收集试验计划去年10月展开,首阶段涉及五条公共屋邨共约30幢楼宇,实施首六个月已有超过四成居民使用智能回收桶,收集厨余逾400公吨。
计划深受欢迎,第二阶段今年3月开始,扩展至更多屋邨。
环保署会在相关屋邨设宣传摊位,并安排环保大使教导居民如何使用智能回收桶。
计划的短期目标是在2023至24年度,扩展到全港约百幢公共屋邨楼宇。收集到的厨余会运往环保署小蚝湾有机资源回收中心,用以产生能源和堆肥,达致转废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