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本港銀行存戶保障額將由現行50萬元增至80萬元。
推行已長達17年的存款保障計劃再度優化,香港存款保障委員會(存保會)建議將每個銀行賬戶的保障金額,由目前的50萬元提高至80萬元,預計可覆蓋全港92%存戶,較國際指引(90%)為高。存保會預計在完成諮詢期及修訂條例等事宜後,將於2025年實施。
存保會展開為期3個月的公眾諮詢,就提出存款保障計劃四項優化收集意見。第一、將每個賬戶的保障上限提升至80萬元;第二、再次向銀行收取建立期徵費;第三、銀行合併時提供額外6個月的保障;第四、銀行網站及APP展示存款保障計劃成員標誌。
新計劃2025年實施
對於保障額大幅增加六成至80萬元,存保會主席劉燕卿認為,主要是考慮到獲全額保障的存戶比率,可由目前大約88.6%(略低國際指引的90%),提高至92.2%,同時也不致令計劃成本大幅增加。她形容80萬上限屬於「合適」,可於加強存戶保障和控制成本之間取得平衡。
提供存款保障涉及兩項主要成本。第一、假如存保計劃未能從清盤銀行中全數收回已經向存戶發放的補償,便會蒙受損失,將會構成差額損失。第二、存保計劃亦須就借款向外匯基金支付利息,從而產生財務成本。諮詢文件指出,存保計劃的成本將隨着保障額增加而上升。如保障額增加至超過80萬元,有關成本「將不成比例地銳增」。
此外,提高保障額也會增加計劃成員(本港持牌零售銀行)的財政負擔,主要是銀行須支付額外供款。諮詢文件指出,假如保障上限由50萬元提高至80萬元,受保障存款總額估計由現時26090億元,增加26.4%至32980億元;計劃成員的年度供款,會相應由現時5.81億元,增加26.3%至7.34億元。
新增銀行合併處理方法
優化建議新增有關銀行合併的處理方法,為合併後的賬戶提供6個月的額外保障期。據了解,假設有客戶同時於銀行A及銀行B各存80萬元,而其後兩間銀行進行合併,而客戶資金因而集中在一個賬戶內。在新建議下,合併後首6個月期間,每個賬戶保障額將為160萬元。
早前美國地區銀行接連爆煲,令市場重新關注存款保障制度。存保會強調,今次建議優化措施與美國近期發生的銀行業倒閉事故無關。存保會總裁何漢傑表示,存保會一般每5年就機制進行一次檢討,務求與時並進。今次檢討早於2021年開始着手,歡迎社會各界就諮詢文件內的政策建議提出意見。
5年以上定存不納保障
對於結構性存款和5年以上定存不納保障範圍,何漢傑解釋,前者質素比較接近投資產品,佔本港存款的比例也「近乎零」,目前市面甚少銀行提供超過5年的定存,故決定不考慮納入保障。
存保計劃自2006年啟動以來,曾經過兩輪重大優化。第一輪是在2011年,將保障額由10萬港元提高到50萬港元;第二輪是在2016年,由於簡化了發放補償的程序,當局向存戶發放補償的時間由原本的42天大幅減少至7天。自計劃啟動以來,本港至今並沒有銀行倒閉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