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港澳新闻 業主申資助翻新 轉角唐樓重生 旺角三級歷史建築 再現90年前地磚牆紋
公益广告

業主申資助翻新 轉角唐樓重生 旺角三級歷史建築 再現90年前地磚牆紋

位於太子運動場道1至3號的戰前唐樓維修翻新完成,令人眼前一亮,不過限於資源,現階段未能探討重建面向運動場道、即面向港鐵站一面的「騎樓」。(楊柏賢攝)
位於太子運動場道1至3號的戰前唐樓維修翻新完成,令人眼前一亮,不過限於資源,現階段未能探討重建面向運動場道、即面向港鐵站一面的「騎樓」。(楊柏賢攝)
建於1932年的太子運動場道1至3號唐樓,2010年被古諮會評為三級歷史建築,是區內僅存戰前轉角唐樓之一,復修前外表甚為殘舊,亦有僭建物,此圖攝於2017年。(比思顧問有限公司提供)
建於1932年的太子運動場道1至3號唐樓,2010年被古諮會評為三級歷史建築,是區內僅存戰前轉角唐樓之一,復修前外表甚為殘舊,亦有僭建物,此圖攝於2017年。(比思顧問有限公司提供)
團隊復修運動場道唐樓過程有驚喜,樓宇內部公共空間油漆被剷去後露出底油精緻花紋,於是按原來痕迹重新勾勒出原來圖案。(比思顧問有限公司提供)
團隊復修運動場道唐樓過程有驚喜,樓宇內部公共空間油漆被剷去後露出底油精緻花紋,於是按原來痕迹重新勾勒出原來圖案。(比思顧問有限公司提供)
運動場道1至3號的戰前唐樓建於1930年代,頂樓中央位置以垂直杆子作裝飾,對下有一個小露台,昔日可遠眺油尖旺景色。(楊柏賢攝)
運動場道1至3號的戰前唐樓建於1930年代,頂樓中央位置以垂直杆子作裝飾,對下有一個小露台,昔日可遠眺油尖旺景色。(楊柏賢攝)
保育組織考城學社稱,1970年代港英政府興建地下鐵前,曾到可能受影響樓宇考察並記錄。該組織在政府檔案處找到運動場道1至3號的室內照片,其中一張顯示拍攝於1977年11月28日,騎樓地磚數十年來沒變。該批照片亦間接記錄當時市民生活狀况與裝潢,彌足珍貴。(政府檔案處)
保育組織考城學社稱,1970年代港英政府興建地下鐵前,曾到可能受影響樓宇考察並記錄。該組織在政府檔案處找到運動場道1至3號的室內照片,其中一張顯示拍攝於1977年11月28日,騎樓地磚數十年來沒變。該批照片亦間接記錄當時市民生活狀况與裝潢,彌足珍貴。(政府檔案處)
負責維修工程的比思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陳柏慧表示,有限資源下仍有部分復修工作未能開展,例如地舖外牆的鐵窗等,若有機會只能留待下次再處理。(楊柏賢攝)
負責維修工程的比思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陳柏慧表示,有限資源下仍有部分復修工作未能開展,例如地舖外牆的鐵窗等,若有機會只能留待下次再處理。(楊柏賢攝)
運動場道1至3號的唐樓面向砵蘭街一面仍保留石柱支撐結構,每條柱上均有一個雕飾。(楊柏賢攝)
運動場道1至3號的唐樓面向砵蘭街一面仍保留石柱支撐結構,每條柱上均有一個雕飾。(楊柏賢攝)
該唐樓每層騎樓的欄杆通花雕飾設計都不同,甚為講究。(楊柏賢攝)
該唐樓每層騎樓的欄杆通花雕飾設計都不同,甚為講究。(楊柏賢攝)
陳柏慧稱,運動場道唐樓1樓的騎樓須做防漏工程,完成後再鋪回原來的地磚,原汁原味。(比思顧問有限公司提供)
陳柏慧稱,運動場道唐樓1樓的騎樓須做防漏工程,完成後再鋪回原來的地磚,原汁原味。(比思顧問有限公司提供)

【時報訊】隨着舊區重建,香港戰前唐樓一幢又一幢倒下,買少見少,即使被評為歷史建築亦難逃拆卸命運。旺角一幢戰前轉角唐樓不但保存下來,業主更向政府申得逾200萬元資助,為擁有接近百年歷史的曾祖父物業維修及翻新,工程去年完成,重現上世紀30年代的裝飾藝術建築風格(Art Deco)及少見的「走馬騎樓」建築。

明報記者 馬耀森

位於旺角運動場道1至3號、建於1932年的戰前唐樓,樓高4層,包括地舖及3層住宅,2010年被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三級歷史建築,是區內僅存戰前轉角唐樓之一,亦是區內地標建築。

獲249萬維修牆身屋頂走廊

負責維修工程的比思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陳柏慧接受訪問稱,業主2017年委託該公司為該唐樓維修,去年10月完成工程,歷時5年多。她稱業主有見曾祖父留下的物業日久失修,外牆有裂痕、石屎剝落及漏水等,過去做的都是「小修小補」工程,若不全面維修長遠或會影響樓宇結構,遂向發展局的歷史建築維修資助計劃申請兩輪撥款,獲批合共約249萬元,包括維修牆身、屋頂、陽台、樓梯及走廊等,希望樓宇持續保存。按計劃網頁,公眾可參觀地下餐廳,開放時間為每日上午11時30分至下午2時及下午5時至凌晨1時。

資金所限 一面騎樓未重現

陳柏慧解釋,與活化不同,現存不少歷史建築由私人擁有,亦有其用途,以運動場道1至3號唐樓為例,地下是一間經營多年的海鮮酒家,樓上3層合共6個單位仍有租戶入住,故該建築不但見證本港近百年歷史,亦是社區一部分,擁有歷史、建築、社會和地區價值,但因維修費用所限,加上考慮到業主主要意願是維修,作為顧問公司只能在有限條件下保留建築特色。

陳柏慧稱,翻查圖則,該建築於上世紀30年代落成時,整幢建築物橫跨1、3、5、5A號共4個地段,不過據業主所說,後來5及5A號先後出售並重建,現存唐樓其實只有半幢。而面向運動場道的騎樓於1970年代因興建太子站而拆卸,現時面向砵蘭街的一面仍保留着騎樓及石柱支撐結構。陳柏慧說,現時如要重現運動場道一面的騎樓,可能要投入大量資源,例如要重新研究騎樓與港鐵站能否並存,即使可行亦要按現行法例入則,以現時獲批的撥款不足以重啟此項目。

至於面向運動場道一邊的立面,介乎2至3樓之間有「半層」突出的露台,至今仍被保留,陳柏慧稱該露台向南,數十年前或可遠眺油尖旺景色,但現時已被對面大廈遮擋。

去漆現舊花紋 重新勾出

團隊為該唐樓進行數十年來堪稱最全面的維修保養,同時盡量保存原有特色,例如1樓的騎樓做防水工程後,再鋪回原來的地磚;2、3樓的地磚則是重新訂做,都是戰前唐樓普遍採用的款式。另外團隊為樓宇的公共空間重新髹油,剷去表面油漆後,發現牆身底髹有花紋,於是按原來痕迹重新勾勒出原來的圖案,重新呈現眼前。

牆身顏色紛雜 資料少難考據

該唐樓屹立於鬧市,相信不少市民路經時或會駐足打卡,不過它在復修前外貌甚為殘舊。陳柏慧稱,團隊曾嘗試蒐集該唐樓的資料例如舊照片,不過資料甚少,以大廈外牆為例,由於過去數十年已多次維修,同一幢唐樓的牆身出現不同顏色,不過仍有小部分外牆相信仍保留了原來呈深灰色的上海批盪,但在有限資源下,無法確保剷去表面的油漆後底層批盪狀况是否理想,最後決定將整幢樓宇髹上較淺色的灰色。

該唐樓於1930年代落成,外牆設計呈現裝飾藝術建築風格(Art Deco),外形簡潔,頂樓中央位置以垂直桿子作裝飾,以及富有美感的窗花設計。陳柏慧表示,該唐樓的騎樓欄杆通花雕飾每組設計不同,甚為講究,另外團隊又將樓宇其中一條石柱外牆雕飾重置,與另外兩條石柱的雕飾排列在同一水平,較為整齊。

施工1年 前期工作花4年

陳柏慧說,復修歷史建築需做大量前期工作,該唐樓項目的前期工作歷時4年多,施工約1年,在有限資源下仍有部分復修工作未能開展,例如地下開業多年的海鮮酒家,由於每天仍在營業,團隊未能長時間入內,為面向砵蘭街一邊的4道鐵窗維修,大廈完成維修後更顯得殘破,若有機會只能留待下次再處理。

(城市保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开心消费 数字经济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