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三伏天」,這是一年中氣溫最高、最炎熱的時日,全國多地連日發布高溫紅色預警,部分地區溫度達到四十攝氏度以上。炎炎夏日,現代人多通過冰箱來獲得冰涼爽口的飲品和食品。那麼在中國古代,有沒有具有製冷效果的冰箱呢?答案是有的。明清時期,冰箱作為一種重要的祛暑器具,在皇宮裏被廣泛使用。當然,那時的冰箱不用電,而是使用冬季儲存在冰窖中的天然冰塊。
中國最原始的冰箱可追溯到周代,當時稱為「冰鑒」。「鑒」是古代盛水的容器,形體一般較大,似甕類盆。而「冰鑒」就是存放冰的大型容器。古籍《周禮》記載「祭祀共冰鑒,賓客共冰。」可見,古人為了保鮮食物,很早就學會了存冰技術。製作冰箱的材質,在不同時期也是各具特色。例如在清代,材質有柏木、黃花梨木、琺瑯等等,其中以柏木最為多見,形狀多為圓角方斗形。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一件清代冰箱(附圖),就是由柏木製作。冰箱通高八十二厘米,長九十一厘米,寬九十厘米,由箱體和托泥座(傳統傢具上承接腿足的部件)兩部分構成。箱上有一對箱蓋,蓋上有四個銅錢紋開光;箱體兩側各安兩個銅提環,用於將箱體提起。冰箱內部設一層格屜,天熱時在層架下放置冰塊,將食物和飲料置於層架上方即可保持低溫。箱內四壁還以鉛皮包鑲,可以阻隔外界熱氣進入箱內,起到更好的冷凍效果。
與現代人的冰箱不同,紫禁城的冰箱不僅無噪音無污染、綠色環保,甚至可以為房間帶來清涼,其設計巧妙,頗具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