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訊】發展局昨公布《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交代當局將在2027年或之前為主要發展項目啟動收地程序,預計最終可提供逾50萬個新住宅單位,但未透露整個北都項目造價。發展局長甯漢豪昨稱,預計未來5年需於全港收回700公頃土地作發展,當中大部分位於北都,當局已就此預算,她同樣未透露每年有關收地的開支。有前土供組成員估算,700公頃收地補償開支已涉及近900億元,認為政府未來數年在應付各基建開支上會「好艱難」,中長期可檢討發展步伐。有團體認為當局以往均有公布新發展區例如元朗南及人工島預計開支,不解為何今次做法不一。
前港深合作策略規劃顧問凌嘉勤認為,最新綱領具體及細化北都各項目,並提供更明確時間表 ,反映政府有計劃及步驟推動北都,認為公眾日後可透過此綱領監察政府。他又稱,視乎北都發展進度,認為當局推出的行動綱領應是「滾動式」,預計或有不同綱領陸續出現。
料供50萬住宅 甯:倘原址換地冷淡再進場
《行動綱領》將2021年提出的北都「雙城三圈」發展概念改為四大區域,甯漢豪昨稱四大區域包括:洪水橋一帶的「高端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第二區域為「創新科技地帶」,涵蓋新田科技城;第三區域為「口岸商貿及產業區」,包括正規劃的新界北新市鎮、古洞北及粉嶺北等區,將發展各種與口岸相關的經濟用途;最後一區為「藍綠康樂旅遊生態圈」,當局將與深圳研究發展文化旅遊區可行性。當局稱,新田科技城公衆諮詢報告將「好快公布」。
甯續說,分四大區域因可愈來愈聚焦每區定位,以及更仔細規劃,惟強調日後一定會有更新及微調以保留彈性。不過她未披露整個北都項目預計造價。她稱,日後將設多元批地模式,同時加強公私營合作發展,如引入原址換地以幫助政府現金流,若原址換地申請反應冷淡,政府便會進場收地。
稱不會因換屆走樣 金額「可以處理到」
甯強調,北都是本港其中一個重要土地來源,即使項目橫跨20年,亦不會因政府換屆而「走樣」,因政府已就此莊嚴承諾。她預算,未來5年將於全港收回700公頃土地作發展,大部分位於北都,之後亦需於全港再收回200公頃土地,當局每年會就此部署,但未透露預計每年涉及補償金額,僅稱「可以處理得到」,重申政府將成立「大型發展項目融資辦公室」及相關委員會,以研究合適融資組合。
曾任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成員的測量師學會前會長劉振江稱,按當局最新補償金額計算,700公頃單收地已涉及近900億元,若計及興建基建設施如公路及鐵路等,開支會更高。他稱,以往政府利用賣地等收入處理基建開支,但以公私營房屋維持七三比和目前市况而言,相信政府賣地收益有限,未來數年會「好艱難」;但他亦認為,當局值得趁目前經濟放緩下將部分財政儲備用作收地等土地發展,中長期則可按情况檢討發展步伐。
陳劍青憂發展權私人主導 影響用地佈局
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認為,政府於過往新發展區如新界東北均有公布項目預計造價,當局亦應就北都交代「整條數」。他又說,儘管當局提出原址換地方案,但觀察到當區已有不少發展商囤地,加上項目涉龐大資金,認為當局如同將發展權移交發展商,並由發展商選擇發展時間,甚至可出現拖延發展。他認為,最終有關土地將由私人主導,會影響政府使用土地資源的佈局。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