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網戀是常見詐騙手法之一,騙徒會在社交媒體中扮成俊男美女或專業人士結識受害人,發展網上情侶後,就會以不同藉口苛索金錢。\網上圖片
騙徒無處不在,無孔不入,電騙、網騙、網戀、各種虛假的投資信息,每日狂轟濫炸,排山倒海充斥着日常生活,市民稍有不慎隨時中招,損失慘重。據警方早前的數據顯示,今年首三季錄得3523宗網上投資騙案,比去年同期上升近1.6倍,損失金額增2.2倍,約21.3億元。受害人除了普通市民,還有教授、醫生、投資顧問、銀行董事等專業人士。
恐懼、無知、寂寞和貪心是人性的弱點,亦是騙徒向你埋手的切入點,編造不同的騙案劇情,配合心理技巧,令你墮入騙局。時代進步,騙徒也在不斷更新騙術和手段,市民只有時刻提醒防備,切勿輕信突如其來的短訊,牢記便宜莫貪,不斷更新及認識最新防騙資訊,反覆求證,做個「百騙不侵」的精明市民。
「這些不法歹徒的呃人騙術真是層出不窮,無所不用其極,令人防不勝防,對發來的訊息都無晒信心,因為這些短訊都不知哪些是真、哪些是假,稍不小心就隨時中伏,現在即使收到真短訊都不敢當真,真是令人氣憤!」從事地產物業投資的張先生向大公報記者滿腹怒氣說道。
釣魚短訊網站無孔不入
騙徒利用手機釣魚短訊行騙愈來愈猖獗,市民接到愈來愈多來歷不明、五花八門的釣魚信息。據本港警方資料顯示,今年首九個月接獲3569宗釣魚騙案,損失金額約8910萬元,而張先生就是其中一名損失3萬元的釣魚短訊受害人。
今年7月9日中午,張先生手機突然收到一條附有網址連結的短訊,指其積分到期有禮物換。他以為是電訊商發送的短訊,隨手點入連結,出現疑是電訊商的網站,內裏展示了很多只需1元便可換取的禮品,由於自己是該電訊商的長期客戶,不虞有詐的他按指示輸入電話號碼、個人資料、信用卡號碼和卡背後的CV號碼,隨即便彈了一個加1元的連結並要求填密碼,當他輸入密碼後,立即獲信用卡公司發短訊通知,成功交易了3萬元,緊接着又彈出第二條標示2萬元要輸入密碼的連結,「原本以為交1元的,怎知卻突然變成交易3萬元。」此時,張先生才恍然醒悟,中了騙徒釣魚短訊的伏,即時報銀行中止交易不果,遂報警求助。
張先生表示,平日都收到不少類似的短訊,不過因為忙,無理會,那天剛好休息點入連結,豈料就此被騙。他提醒市民定要小心這些無孔不入的釣魚短訊和網站,希望政府盡快制訂相關法例,阻截和打擊這些無法無天的詐騙。
騎劫通訊軟件賬戶飆八倍
除了釣魚短訊,近期涉及包括即時通訊軟件帳戶騎劫的網上戶口盜用類別案件宗數,由去年全年168宗,暴升八倍至今年首九個月的1553宗,損失款預逾4100萬,當中有2800萬元損失正涉及即時通訊軟件賬戶被騎劫。
「真是想不到剛在電腦登入網頁版的WhatsApp,馬上就被騙徒騎劫了,冒認我向通訊錄中的好友借錢9000元至幾萬元不等,而我卻全不知情,如果不是他們打電話向我求證便中伏了,真是豈有此理!」資深傳媒人鄭女士說道。除了鄭女士外,立法會議員江玉歡的兒子更差點招致損失。
江玉歡表示,數周前20多歲的兒子收到假冒的WhatsApp更新軟件短訊,不小心點入連接,手機賬戶好快便就被騎劫了,並冒充兒子向羽毛球教練和爺爺嬤嬤借錢。當時教練已準備好轉賬2萬元,所幸臨尾一刻致電兒子確認時,發覺受騙及時終止轉賬。騙徒更致電兒子的爺爺嬤嬤借錢,所幸他當時正陪爺爺嬤嬤晚飯,當場揭穿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