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預算危機正威脅其晶片製造野心。」英國《金融時報》12月5日報道稱,隨著德國政府陷入預算危機、財政支出計畫遭到凍結,外界愈發擔心德國 是否還有能力按計畫向晶片公司提供補貼,這可能讓德國發展晶片產業的策略遭遇「毀滅性打擊」。
根據「政治新聞網」歐洲版6日報道,直到當天的內閣會議前,德國執政聯盟依然沒有就預算危機達成任何協議,德國面臨陷入長期政治和經濟癱瘓的風險。 報道稱,如果下個月還沒有解決預算問題,德國政府將不得不動用臨時預算,財政混亂可能導致補貼計畫延後。
德國正尋求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佔據主導地位,成為大型晶片生產國,從而加強歐洲的供應鏈、增強經濟彈性並減少歐盟對其他地區供應商的依賴。 今年7月,德國計畫在未來幾年投資200億歐元,吸引全球晶片製造商在德國建造工廠。
這項計劃很快就吸引了多家半導體巨頭。 英特爾宣布斥資300億歐元在德國東部城鎮馬格德堡興建兩座工廠,德國政府承諾為該計畫提供99億歐元的補貼。 台積電計畫聯合荷蘭恩智浦、德國博世和英飛凌在德勒斯登投資100億歐元建廠,德國也承諾提供50億歐元補助。
但隨著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在上個月做出一項“重磅裁決”,德國政府的支出計劃陷入混亂。 「德國晶片生態面臨滅絕威脅。」德國《商報》直言,預算危機讓外界對補貼計畫產生了懷疑。
資料圖:德國半導體製造商英飛凌在德勒斯登的工廠 圖源:視覺中國
德國聯邦憲法法院11月15日裁定,德國聯邦政府將600億歐元抗疫貸款(約4,682億元)轉移到氣候與轉型基金的做法違反了憲法。 這項裁決導致德國政府的支出計畫出現一個大缺口,德國財政部在11月20日晚間凍結了未來幾乎全部的財政支出計畫。
《金融時報》稱,由於對英特爾、台積電等晶片製造商的補貼全部來自氣候與轉型基金,聯邦憲法法院的裁決引發商界恐慌。 德國政界人士、商界領袖和行業專家普遍擔心,預算危機可能影響國家補貼計劃,損害德國的聲譽。
馬格德堡所在的薩克森-安哈特州長經濟部長斯文·舒爾茨表示,預算危機對德國的形象造成了嚴重打擊,「因為這表明你不能再信賴這個國家了……這是毀滅 性的打擊,我們在戰後歷史上從未見過這種事。”
英特爾和台積電拒絕發表評論。 但一名了解台積電與柏林溝通情況的消息人士透露,如果德國政府減少補貼承諾,台積電可能會重新考慮在德累斯頓建廠的條款,「最糟糕的情況是,如果九個月後得不 到補貼,我們將不得不取消這個項目。”
其他一些公司則公開表達了對預算危機的擔憂。 德國汽車零件供應商採埃孚正與美國沃孚半導體公司合作,計劃在德國薩爾蘭州建造一家晶片工廠。 採埃孚擔心,預算危機可能影響德國的經商環境,“問題在於,重要的工業轉型項目能否在德國啟動,或者未來是否會在世界其他地方實施。”
「德國晶片生態面臨滅絕威脅。」德國《商報》直言,憑藉著數百億補貼的承諾,德國吸引了全球各地的晶片公司。 但現在,柏林的預算危機讓晶片製造商感到緊張,他們懷疑德國政府是否還有能力依約下發補貼。
德國總理朔爾茨依然將發展晶片產業視為關鍵策略,他在上個月的一次會議上表示,他「絕對希望」按計劃建造晶片工廠,「對我們所有人來說,半導體在歐洲生產, 尤其是在德國生產,將是未來的重要信號。”
但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哈貝克在上週的活動中警告說,德國政府可能不得不縮減補貼政策。 德國財政部長林德納則試圖安撫投資者,他於4日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已經達成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協議」將受到尊重。
12月6日,德國總理朔爾茨主持內閣會議 圖源:視覺中國
德國政府官員正為預算危機尋找解決方案,但「政治新聞網」歐洲版6日報道稱,直到當天的內閣會議開始前,執政聯盟仍沒有達成任何協議。 德國政府發言人斯特芬·赫貝斯特雷特6日表示,談判仍在“密集”進行中,“我希望我們很快能宣布一些事情。”
赫貝斯特雷特預計,內閣預計將在今年底前做出決定,但他也無法確定是否來得及在年底前推動議會通過預算草案。 「政治新聞網」稱,如果到下個月還無法解決預算問題,德國政府將不得不動用臨時預算。
德國混亂的財政狀況已經引起部分晶片製造商的不滿。 一名晶片公司高層對《金融時報》表示:「在晶片產業,所有在德國有專案但還沒有拿到有法律效力合約的人都感到困惑。」另一位高階主管更是直截了當地批評稱 ,“德國不僅是’歐洲病夫’,事實證明它還是歐洲的傻子。這是一次完全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