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中国新闻 提供文艺精品 打造“演艺之都”
公益广告

提供文艺精品 打造“演艺之都”

  近日,一出出叫好又叫座的原创大戏精彩上演,“会馆有戏”唤醒沉寂已久的老会馆……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汇集了世界各地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演出市场十分活跃。当前,北京延伸演艺产业链,形成经典剧目荟萃、国际演艺节展汇集、国际知名大师云集的演艺发展格局,为打造“演艺之都”打下坚实基础,持续扩大全国文化中心影响力。

  围绕市委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工作要求,北京充分发挥演艺资源汇集优势,以剧院为重点,以艺术创作、品牌运营和公益普及为抓手,培育多元演出空间,推出一批文化演艺与商业、旅游深度融合的综合消费场所,打造特色演艺集聚区和演艺群落。

  持续打造文化品牌,让各类展演“近悦远来”。创立“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创新中国戏曲文化周活动……北京搭建各类优秀作品展演平台,大力推动文艺精品走向舞台、走向观众。近年来,北京着力打造一系列品牌活动,吸引全国乃至世界艺术团体到北京展演。据介绍,首届“大戏看北京”展演季邀请了40部精品剧目,其中既有中央文艺院团和市属文艺院团作品,又有来自上海、天津、河北、河南、浙江等多个省份的文艺院团和部分民营演出机构的作品,生动诠释“大戏看北京”的丰富内涵。

  培育多元演出空间,让各类展演更加精彩纷呈。当前,北京结合城市空间特点,正在打造“会馆有戏”文化品牌、开展特色演艺群落建设、推进富有城市文化特色的演艺新空间探索。吉祥戏院时隔多年重新开业、百年戏楼正乙祠重张启幕、城市副中心剧院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北京人艺国际戏剧中心落成启用等,为各类演艺活动的生产表演提供了有利的空间设施。会馆承载多样地域文化,是历史留给北京独特的文化遗产。2021年下半年,北京提出打造会馆演艺新空间。湖广会馆、颜料会馆、福州新馆等一批会馆先行先试,将京昆梆子等折子戏,变脸、猴戏、魔术等沉浸式民间艺术表演引入会馆,“会馆有戏”红火起来。“会馆是北京特有的空间,让这里成为新型演艺空间,可以让传统戏曲‘活’起来,与观众走得更近,让市民沉浸式感受都市生活中的传统艺术。”北方昆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魏春荣说。北京还积极鼓励培育发展演艺新空间,支持剧院开拓除场地租赁外的运营模式,探索与演艺机构合作投资创作、研发产品、开放空间以及开展公益活动,鼓励首秀、首演、首发,培育品牌文化项目,打造文化新地标。

  全链条扶持创作精品,推动舞台艺术“百花齐放”。北京市以精品创作为核心任务,聚焦选题、排练、演出等创作关键环节,逐步推出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北京剧目排练中心、北京市剧院运营服务平台(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原创剧本创作及选题孵化机制等政策“组合拳”,全链条扶持精品艺术生产。据介绍,自2016年设立起,北京文化艺术基金累计资助650个项目,资助金额达6.56亿元,累计支持推出250余部大型舞台艺术原创作品。针对租用剧场成本高、演出票价高、剧场使用不平衡问题,北京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统筹资源,盘活存量,年均采购各类剧场资源200个演出场次,以零场租或低场租方式提供给剧团,打造院团、剧场和观众三方受益的公共服务平台。


  《 人民日报 》( 2023年02月03日 10 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商戶傳喜訊:羅湖口岸下周一通關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