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卑斯省民事調解法庭(BC Civil Resolution Tribunal,CRT)就某公寓兩戶業主的互毆索賠案件作出裁決,各打五十大板,誰也沒贏。
Tracie Anne Lake及Michael William James和Paul Martin是住在同一幢公寓裡上下樓的鄰居。2022年10月19日,住在樓下的Lake和James因為嫌樓上鄰居Martin發出的噪音太大,於是上樓找其理論,請求Martin和家人安靜一些。
可能是Lake和James出言不遜,結果雙方發生爭執並大打出手,還搞到進了急症室。Lake的肩膀、頭、臉都受傷;James不僅臉受傷,鼻子還骨折;Martin則被打成熊貓眼,除了臉上也有瘀青。
事後Lake和James向CRT提起訴訟,要求Martin賠償他們倆$10525元,Martin不甘示弱提起反訴,要求賠償$5000元。CRT的仲裁員Peter Mennie 經過調查取證後,認為雙方都有錯,因此雙方都無權獲得賠償。
在卑斯省,公寓的鄰居之間因為噪音問題而發生爭執、甚至訴諸法庭的的事情並不罕見。有人獲得賠償,也有人舉證不力最後鎩羽而歸。
從成功案例來看,原告還得具有一定的“專業水平”,比如今年5月CRT裁決一對夫婦因為長期被樓上住戶的噪音干擾獲得$4500元賠償的案例 。
Patrick Edward Knowlan和Shan He算是“有心人”,記錄下來住在樓上的鄰居Alan Zenuk在地板上發噪音的次數和噪音水平,最終贏得訴訟。
據稱,樓上的鄰居時常在臥室的地板上發出某種“間歇性的敲擊聲,聽起來像是用玻璃、鋼球或盤子落下”。從2021年11月到2023年,Knowlan和Shan He一直受到干擾,僅在2022年的最後3個月內,他們就記錄到了38621次敲擊,平均每天316次。
這對夫婦還使用手機APP記錄了噪音水平,發現峰值脈衝噪音達到了58分貝(dBA),一般認為超過50分貝就會影響睡眠和休息。
相比於Knowlan和Shan He,Eun Kyung Ahn就沒這麼幸運了。
Eun Kyung Ahn同樣因為樓上鄰居的噪音向CRT提起訴訟,聲稱她她造成$20125元的損害,其中包括健康損害和失去了工作,但是最後沒有成功。
這起爭端始於2021年5月樓上一個四口之家搬入後不久,Ahm說“租戶們發出的噪音包括孩子奔跑和喊叫聲、成年人的跺腳聲,以及人們在硬質地面上扔、掉落、滾動和移動重物的聲音”。她說她能夠聽到“每一步“,並且在學習、工作和入睡方面有困難,這引起了她的壓力、心悸、焦慮、頭痛、消化不良、失眠、疲勞和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
在約6周的時間裡,Ahn共提出了4次投訴,最後一次才收到了回應。管理委員會回應說Ahn的投訴已經進行了調查,但噪音並未達到違反規定的程度。
然而不久後,樓上的鄰居向管理委員會也提交了一份噪音投訴,聲稱Ahn“把揚聲器連接到天花板上,並播放了各種‘殭屍音樂和討厭的聲音”,Ahn“還通過揚聲器說了粗話”。第二天,Ahn被罰款$400元,$200元違反噪音規定,$200元“騷擾”。
15個月後管理委員關閉了這個投訴案子,但Ahn則在次月繼續向CRT提起了索賠,稱噪音仍然存在。最後,CRT判決物業管理委員會賠償Ahn$1000元,僅因為管理委員會沒有及時處理。
你覺得這$1000元能解決Ahn的問題嗎?估計只有搬家才能解決問題。
從源頭來看,要避免鄰里噪音問題,最好是住低密度的獨立屋或是城市屋。但現在公寓已成主流,公寓住戶有什麼辦法避免的噪音呢?
- 選擇新建公寓
新公寓通常都有先進的隔音設計,如使用隔音材料,安裝隔音門窗,以及設置合適的隔音通風系統,能夠有效地隔絕來自鄰居的噪音。
2.考慮頂層公寓
如果對聲音非常敏感,建議選頂層公寓,因為你樓上沒人,不會有腳步聲、開關門聲等。
3.合理布置家具
合理布置家具也可以有效緩解公寓隔音問題。如將床以及其他易振動物品放置離牆壁較遠的位置,或者安裝書架隔音。
4.購買高品質耳塞
在問題出現直至解決期間,可以在隔音問題無法徹底解決的情況下,佩戴高品質耳塞,將噪音減少至10dB以下。
5.和鄰居友好協商
如果可以的話,可以先嘗試和鄰居友好協商,比如建議他人放置墊子、聽音樂使用耳機等。如果仍然無效,可以向物業或居業委會反映,爭取讓他們採取措施來提高公寓隔音效果。